(上接一版①)严格执行本人申请、村民评议、两委确定、公告公示、乡镇党委政府审核、县级批复的精准识别程序,由驻村“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6人签字,确保了识别精准。该市共精准识别贫困户2975户、贫困人员10001人,其中贫困村有20个。这些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占58.03%,缺技术的占10.55%,缺资金的占14.05%,因学致贫的占10.35%,其他因素致贫的占6.98%。可以说,这些“硬骨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沁阳市提出到明年年底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市整体脱贫,今年要完成11个贫困村、5063人脱贫任务,明年要完成9个贫困村、4938人脱贫任务。今年时间过去一半多,要在剩下的一年多时间里,实现整市脱贫目标,必须突出精准、细化精准、实干精准,举全市之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为顺利完成脱贫任务,该市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建立起“1+3+6”脱贫攻坚体系:“1”就是一个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3”就是三个方案:市有脱贫方案、贫困村有脱贫方案、贫困户有脱贫方案;“6”就是整合民政、住建、教育、人社、卫计委和社会团体等6个方面的合力,共同发力打脱贫歼灭战。该市围绕这一体系建设,实行了县级领导分包贫困村、沁阳市直单位结对帮扶责任制,完善建档立卡数据库,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市有档。该市民政、住建、教育、人社、卫计委和社会团体等都依据“家底”,制订了各自的精准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为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夯实了基础。
精准开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8月3日,沁阳市总工会、人社局和工商联在西向镇东高村举办了一场精准扶贫招聘会,参加这次招聘会的企业、培训机构多达62家,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130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这是该市围绕“转、扶、搬、保、救”五大路径、精准施策的一个镜头。
“精准施策是脱贫攻坚成败的关键。”沁阳市扶贫办副主任郑建东说,“沁阳的做法是:精准开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就是抓好转移就业脱贫、产业扶持脱贫、社会保障脱贫、特殊救助脱贫和易地搬迁脱贫。”
在转移就业脱贫方面,该市通过采取劳务协作对外输出一批、产业发展就地就近吸纳一批、鼓励居家灵活就业一批、扶持自主创业带动一批、中介组织介绍就业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等“六个一批”措施,实现精准就业、灵活就业、稳定就业。
在该市开展的“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活动中,该市20家重点企业与20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脱贫。沁阳市常平乡山路平村是个山区贫困村,有7个自然村141户贫困户。广东兴发铝业(河南)公司与山路平村结成帮扶对子后,经过选拔、培训,为15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每家贫困户一年可增加收入2万多元。山路平村“第一书记”刘双说:“俺村通过帮扶单位和中介组织牵线搭桥,最近又有20家贫困户与一些企业、服务机构、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就业合同。”
在推进产业扶持脱贫方面,该市立足“四大怀药”、自然生态、高效农业等优势,将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发展健康养老、家庭宾馆等第三产业。沁阳市丹峡皂刺皂角专业合作社把山路平村36户贫困户组织起来,利用当地资源,在山上嫁接野生马角刺1000多亩,1公斤刺卖40多元,今年1亩就能收入1000多元,明后年收入可翻番。这些贫困户既能参与年终分红,还能在合作社打工挣钱。村民吴树青说:“为合作社干一天收入60元,一年少说能收入1万多元。”紫陵镇范村有贫困户193户,贫困人口782人。该市为其专门制订了脱贫方案,动员贫困户把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一亩地一年收入900元;优先安排贫困户给种植大户打工挣钱;购买公共服务岗位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就业;依托当地皮筋加工产业,组织贫困户中的家庭妇女和残疾人搞皮筋加工,一个月每人能有600元至900元不等的收入。目前,该村贫困户中有七成从事皮筋加工。
在推进易地搬迁脱贫方面,该市把居住在深山区的常平乡九渡村列入易地搬迁村,涉及脱贫户237个、721人。为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该市多措并举,住房建设在城区,等九渡水库建成后,开发的商业门面房优先让搬迁群众租赁,并发展旅游相关产业,确保搬迁群众“不返贫”。
精准滴灌,让阳光普照贫困群众
在精准脱贫奔小康的征程上,为了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沁阳市民政、住建、教育、人社、社会团体等联合发力,立足各自职能,实施精准“滴灌工程”,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为破解因学致贫问题,该市教育局在制订教育脱贫攻坚方案、摸清贫困村和贫困生底数的基础上,精准落实教育资助政策,今年7月初下拨普惠性幼儿园资助资金21.25万元、普通高中助学金180.1万元、中职学校助学金180.74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贫困寄宿生补助金157.6万元,还为1041名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849.68万元;为改善贫困村办学条件,先后投资284万元为西万镇景明小学、山路平小学等7所贫困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该市民政局对符合慈善助学标准的5名贫困家庭考生分别给予3000元和5000元的救助金。共青团沁阳市委为圆贫困户考生大学梦,开展了“圆梦计划”和新世纪大学生助学行动,“圆梦计划”拟资助18人,每人3000元,新世纪大学生拟资助15人,每人3000元。
为破解因病因残致贫问题,该市卫生计生委在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医疗保障政策的同时,开展了精准扶贫专项行动,组建服务基层医疗队,深入常平乡等贫困村开展巡回义诊活动;对贫困村艾滋病患者免费发放治疗用药品,报销检查、住院等费用;对贫困村中符合条件的20名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的人员,纳入新农合慢性病管理,为其报销药费等。
为破解无劳力、无资金、无技术致贫问题,该市在兜底脱贫上下功夫。该市民政部门扎实做好已享受低保的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共为农村低保保障对象发放低保金1384万元,为城市低保保障对象发放低保金598万元。启动了20个贫困村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的入保工作,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今年上半年,该市共为五保对象663人发放五保供养金159.7万元。落实孤儿最低生活养育金,为66名社会散居孤儿发放孤儿救助金28.1万元。加大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力度,今年年初以来共发放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金35.9万元,救助困难群众732人次。将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等贫困人员22861人纳入大病补充保险保障对象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开展医疗救助,今年年初以来共救助550人次,发放救助金6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