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饭时,饭勺与锅沿会经常磕磕碰碰;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纠纷。这些矛盾纠纷如果及时化解,就会冰消雪融、烟消云散;如果化解迟缓,就会积怨成仇、四处上访,给家庭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去年9月底,焦作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此举不仅标志着我市市、县、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四级平台”建成投运,而且为群众化解矛盾、调解纠纷搭建了平台。
春风化雨润民心。在近一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市一大批热心调解事业的公职人员和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乃至各行各业的老同志热忱奉献、忘我工作、真情调处,使许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一大批多年积案得到妥善办理,一些隔阂较深的当事人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调解中心真心为民,化解积案百姓称赞。”一位当事人赠送的锦旗上写的这句话,道出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重要作用。
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就是要体现快捷、方便、高效、服务的目的,凸显人民调解为人民的性质,让群众少跑腿、办成事、心气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尤其要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完善人民调处、行政调处、司法调处联动工作体系。”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主任胡小平感慨地说,“焦作市就是要结合实际,抓紧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四级平台’,让群众现场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掉,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难事不出县(市)区、矛盾不上交,真正让群众少跑腿、办成事、心气顺。”
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了《关于加强市、县、乡、村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市自上而下成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
记者在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看到,这里设立三个功能区,即接访服务区、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区、矛盾调解区。我市整合市信访局接访科、联络科和市司法局基层科、法律援助科等进驻该中心开展工作,配备6名调解员,聘请一名律师常驻该中心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此外,该中心还建立了121人的调解人才专家库。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各村(社区)、单位则成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室。
“我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不是正式的职能部门,而是从市综治办、市信访局、市司法局抽调一些人员,由热衷于调解事业的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以及各单位、各行业一些有专业知识、有调处经验的在职干部组成。无论涉及哪个行业,他们都无怨无悔地投入感情进行调解。”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专业调解队伍、丰富调解经验、专门调解场所,这个特殊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凝聚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肩负着神圣的职责使命,在维护百姓权益、畅通诉求渠道、解开百姓心结等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走进群众心里、带着感情调解、耐心解疑释惑,只要换位思考,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就没有解决不好的
2015年12月6日,一位年轻女子走进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向工作人员递上了一份信访书,称自己叫张某某,因南水北调拆迁补偿款没落实,从2006年开始先后到村委会、办事处、信访局信访科反映多次,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一拖就是11年。不停上访,都没有音信,她虽然已经身心疲惫,心力交瘁,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早出晚归四处奔波。
这次听说市里成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她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中心反映问题。调解员程照东、王东方、王新四、董艳艳热情接待了她,详细询问有关情况后,劝她先回去等待消息。
紧接着,四位调解员连续深入到村委会、办事处、信访局信访科以及当事人张某某家里实地寻访调查。原来,张某某在本村无房产,与她姨妈住在一起,她的姨妈才是户主。按照我市南水北调补偿有关规定,按人头补偿款已经补偿到位,而按户补偿款补偿到了户主头上。也就是说,张某某的补偿款已经划到了她姨妈名下。
弄清了事情原委,调解员通知张某某来到中心,向她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张某某这才知道是自己家内部矛盾,与村委会无关,随即表示不再上访。
张某某能否处理好自己家的矛盾?能否拿到应有的补偿款?该中心四位调解员并没有就此放下这桩心事,他们随后与村委会负责人一起到张某某家中再次进行调解,使张某某顺利拿到了自己应得的补偿款。张某某对调解员感激涕零,擦着泪水不知如何感谢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其实,许多当事人开始遇到的矛盾纠纷很小,甚至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我们热心主动沉下去了解情况,耐心解释清楚,及时将很小的矛盾纠纷化解掉,他们就不会上访了。我们也应该换位思考,如果这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该怎么办?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热情主动,搞好服务。”调解员程照东、王东方对记者说。
今年4月份,解放区政法委给该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交办了一起信访案。原因是一个房主和街道因房产发生纠纷,其中还和街道工作人员发生了肢体冲突。为此,房主开始上诉,要求街道归还自己所盖房屋。该中心受理后,调解员张敬华、冯亚勤立即到土地局、房管所了解房产归属情况,又到房主住地进行调查。原来早在多年前,房主和街道签订了一份协议,房主一间房归街道长期使用。了解情况后,调解员劝房主走司法程序,经过多次做工作,耐心讲解有关法律、法规等,使她明白只有走法律程序才是维护自己房屋产权的有效途径。同时,调解员又和她在外地工作的儿子进行沟通,经过调解员的辛勤努力,使她最终认为调解员确实是诚心诚意帮助她,这位房主开始走司法程序解决问题。
对于能调解的积极进行调解,如果无法调解必须走司法程序的案件,该中心工作人员也要积极引导,帮助当事人找到相关部门和人员,促使问题尽快解决。这是该中心给工作人员提出的明确要求,这个看似很普通的要求却温暖了许多当事人的心,他们从该中心的热情服务中看到了希望,多年紧锁的眉头舒展了,脸上开始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主动排查发现矛盾,积极与群众沟通,疏堵结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不让矛盾纠纷出村上交
“让人烦心的建房采光问题今天终于解决了。”武陟县木城办事处东关村农民任根年心里的郁结总算化解。
2014年6月,东关村的王某在盖新房时,影响了邻居老任的房屋采光,两户人家为此天天争吵,房子盖了一半也被迫停工。村里群众工作站工作人员听说后,主动上门对他们进行协调,最终化解了纠纷。在东关村,“矛盾随发随调,一般问题不出村”,群众工作站功不可没。
2014年4月,武陟县首个村级群众工作站——东关村群众工作站成立。村群众工作站由街道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在本村居住的“两代表一委员”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等人员组成。工作站的职责为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代办服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各种矛盾纠纷多发易发,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在医疗卫生、劳动争议、环境保护等行业、专业领域的矛盾纠纷,如果不及时化解,将会影响社会稳定。在农村,土地、宅基地、村财和集体资产使用情况、邻里之间等纠纷也引发了不少矛盾。对此,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立了指导、调处、督察、追责、协调等“五项制度”,要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室的工作人员积极沉下去,到群众中主动发现矛盾问题,坚决把一些苗头性矛盾纠纷及时处理化解。
从城市社区到偏远山区,从田间地头到农户家中,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冬,广大调解员披星戴月,牺牲节假日,为了人民的调解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腔热血。
今年60岁的许景乐是山阳区焦东街道的一名调解员,在该街道社会法庭里,是一名社会法官。退休前,他在市某运输公司工作,由于平时学些法律知识,又有“和事佬”的称号,退休后,被街道聘请当上了一名社会法官。这一干就是5年。
“我现在比上班还累,经常骑车东奔西跑,有时还顶风冒雨赶到群众家里调解。有一次,我骑电动车跑了40多分钟去李河村调解,回来浑身疼得难受。但有时想想自己是一名党员,退休后能给百姓做点事,感觉很充实。”许景乐的肺腑之言代表了许多调解员的心声。
正是像许景乐一样,我市广大调解员、法律工作者情系百姓,主动作为,使许多矛盾纠纷刚一露头,就得到及时化解,问题解决了,百姓气顺了,生活幸福指数也提高了。有百姓说:“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是‘及时雨’,跟俺连着一条心啊!”
访调对接、民调对接、诉调对接、行政调解,多方位、立体式矛盾纠纷访调新机制使一大批积案迎刃而解
今年2月3日,离春节还有5天,武陟县原市政管理养护队职工常某等12名职工在县信访局院内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这次感谢你们了,为我们的事辛苦了这么长时间,给你们送一面锦旗吧。”看着职工们高兴的面孔,县信访局人员和调解员说:“真的不用,只要你们满意就行了。”
原来,1995年,常某到武陟县城建局管养队工作时,由于1998年办公区开始盖房,当时队长对职工承诺一层门面房留下,保障职工后半辈子的工作生活,谁知2003年由于队长更换,东生产区建成的小区被卖掉,管养队就搬到沁河大堤办公,当时说给起动资金,重建管养队,常某等人回家等候通知,这一等,就等了12年未上班,多次上访也没有解决。2015年3月,常某等12人来武陟县信访局反映问题,信访局及时将此案转交主管单位住建局处理。2015年11月26日,县矛盾调处化解中心及时启动访调对接机制,县信访局与县矛盾调处化解中心共同配合,使这起拖了12年之久的积案得到妥善处理。看着常某等12人高高兴兴在调解协议书上签下字按下指印,工作人员也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2015年10月26日,当沁阳市76岁的退休员工孙某某从沁阳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办公室领到1万元养老金时,老人流下了两行热泪。
原来,老人于2000年退休,而沁阳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办公室直到2002年6月才给老人发放了养老金,而2000年1月至2002年5月之间的养老金,老人没有领到,于是,来到沁阳市矛盾调处化解中心提出调解,要求被申请人补发2000年至2002年5月之间的养老金。该中心及时启动行政调解机制,组织有关行政部门共同参与调解,最终老人和被申请人经过协商达成了调解协议。
调解成功了,老人颤抖着双手说:“调解中心就是好,人好,办事也好,要不是中心帮助我,我不知啥时候才能要回我的这部分养老金。”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市、县、乡、村四级矛调中心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3万余起。
“从容微笑使我们能走进百姓心中,坦诚面对使我们能拉近与百姓的距离,耐心冷静使我们能迅速找到问题的关键,我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让摩拳擦掌的当事人平息激愤、看到希望。”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在我市广大调解员心中已形成一个共同的信念,他们热情服务、创新机制、团结协作的精神,将在百姓心中筑起维权、公平、解结、疏通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