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支付机构开展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这被业界认为是官方正式承认了二维码支付的地位。
二维码支付属于金融创新产品,对传统银行形成了巨大冲击。两年前,央行虽然叫停了该项业务,但支付宝、财付通并未停止二维码推广步伐,只是不再给商家提供硬件扫码设备,而是采取纯软件的方式,同时支持商家扫码和用户扫码,为双方搭起一座电子支付桥梁。线下商家纷纷引入扫码支付功能,如今二维码支付已经遍地开花,很多人养成了扫码消费的习惯。时隔两年,支付清算协会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工商银行亦带头推出首款产品,充分表明技术进步潮流难以阻挡,金融监管最终还是要顺应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二维码支付绕过传统收单中间商,不仅缩短支付结算流程,而且降低了支付成本,自然会赢得商家和消费者的欢迎。至于二维码支付安全问题,则可以通过规范二维码生成标准、推广安全防护软件等措施规避。而且,支付宝、财付通等都推出了扫码安全保障赔付承诺,亦给商家和消费者树立了扫码信心。
早在2014年年底,就有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着手研究二维码支付,部分银行APP的金融商城里,推出了二维码购物、买基金等,也是在打政策的“擦边球”。二维码支付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与传统银行的刷卡支付有利益冲突,导致银行缺乏主动推广的动力,这也客观上导致支付宝、财付通的二维码支付产品持续做大。
随着苹果加入NFC支付功能,手机支付技术日趋成熟,各家银行纷纷引入NFC支付,与二维码支付抗衡。可是,二维码支付具有无硬件、成本低、方便快捷等优势,而且已经全面占领市场,具有很大的先发优势,致使NFC支付推广并不如意。再加上支付方式关系到金融系统的安全问题,涉及大量交易数据、用户信息等核心资料,如被外国公司掌握,很有可能给国内金融系统埋下安全隐患。如今,有关方面决定放开二维码支付,大概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放开二维码支付,不仅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金融监管机构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体现。在技术进步的潮流面前,我们应当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而不能逆潮流而动。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还会出现更多创新,比如区块链、智能投顾等,都开始引入金融领域。金融监管机构应以前瞻性眼光,认真权衡利弊,加快金融领域的改革步伐,以满足商家和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