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把问责的“尺子”变成落实的“板子”
把“两学一做”当成一辈子的事
应该看到“负面言行提醒”的正面意义
大胃口
党员干部须为子女留下好家风
批评利器什么时候都不能钝化
做不忘初心的合格党员
怎样理解合格党员的标准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8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问责的“尺子”变成落实的“板子”
□何浩民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7月8日起《条例》施行,7月17日《条例》全文公布,7月19日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用担当的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解读《条例》,指出“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

  对负有责任、失职渎职的干部进行问责,是管理干部的必要措施,也是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在《条例》出台之前,对同样一种行为,该不该问责、谁该被问责、怎样来问责、问责到何种程度,尚缺乏统一标尺,导致出现了该问不问、有责不责等情况。随着《条例》的出台,问责制度终于有了一把标准的“尺子”,接下来,就必须出实招、动真格,把问责的“尺子”变成落实的“板子”。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有制度不执行,其危害比没有制度更大。“尺子”如果不能变成“板子”,仅仅只停在纸上、挂在墙上,成为一种摆设,那么“尺子”永远只是“尺子”,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效果,有问不责,甚至不问不责,反而会产生“破窗效应”,纵容出现更多的不负责任、不敢担当、失职渎职等行为,问责《条例》要真正发挥威力,就必须变成“板子”,并且要不折不扣地将“尺子”上的各项标准落到实处。

  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问责不是儿戏,落实问责《条例》,必须“问”到重点,“责”出成效,把“板子”打准、打响,切忌雷声大、雨点小,决不能蜻蜓点水应付了事,前台风风火火问责,后台悄无声息复出。不仅要坚持有问必责、真问真责,还必须具体到人、具体到事,敢于动真碰硬,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更要时刻把“板子”高高举起,打响一个,警示一片,形成威慑力、督促力,真正给干部戴上“紧箍咒”。

  打“板子”不是问责的目的,目的是要通过落实《条例》,让问责制度成为干部头顶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告诫和警示广大干部,《条例》这把“尺子”不只是用来丈量干部的,更不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条条框框”,干部一旦出现不负责任、不敢担当、失职渎职等行为,“尺子”就会变成“板子”,给干部以鞭策,唤醒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使命意识,倒逼干部责任落实。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