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把问责的“尺子”变成落实的“板子”
把“两学一做”当成一辈子的事
应该看到“负面言行提醒”的正面意义
大胃口
党员干部须为子女留下好家风
批评利器什么时候都不能钝化
做不忘初心的合格党员
怎样理解合格党员的标准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8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两学一做”当成一辈子的事
□刘元通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在河北省围场县调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时特别强调,要把学习教育融入日常,引导党员一生一世学、一生一世做。这个提法令人颇受启发。

  毛泽东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上,也是如此。学习一两次不难,做一两天合格党员也不难,难的是学习一辈子、践行一辈子,将“两学一做”各项高标准、严要求融入自己的一生。

  “两学一做”不是一场活动,不设期限,不分阶段,这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组织都一再强调的。但在现实中,仍有不少人罔顾这一要求,把“两学一做”当成一场有始有终、迟早会结束的“过路雨”,随时准备风头一过“雨过天晴”,把暂时收敛起的不良习性再放出来,甚至有个别干部敢顶风作案,一边虚学假做,一边“涛声依旧”,所谓的“学”,只是走过场,左耳进右耳出;所谓的“做”,只是装样子,人前一脸大公无私,人后满腹私心杂念。不想常学长学、常做长做,就绝难有学做实效。用这种犹豫不定的摇摆心态来开展“两学一做”,其带来的后果很有害。

  对于人生来说,学是永无止境的。任何共产党员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可能什么都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是一天不学习就可能落伍。可以说,一名党员,不学党史,不读党章,不记党规,在迈向合格党员的道路上是寸步难行的。学了,但不深学长学,只是蜻蜓点水地学一下子,应付地做几篇笔记、编几篇心得,其效果终究与不学无异,甚至在不自觉间加重了形式主义的毛病。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是周恩来总理挂在嘴边的话,他一再强调,自觉地进行党性修养、不断改造自己的思想是一辈子的事。学和做的过程只有进行时,不可能有完成时。合格党员的标准就是全心全意、无私无畏地服务人民、有益于人民。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人民还有需要、群众还有困难,党员就该勇往直前,身先士卒,帮助群众脱危解困。

  “两学一做”的过程就是用实践锤炼合格党员的过程,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党员用一生去完成,须臾不可放松,一松劲就可能前功尽弃。17世纪的荷兰科学家胡克,用一生的时间只磨好了一只镜片,但就是这只镜片,揭开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微生物世界的神秘面纱,他因此而一鸣惊人,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巴黎科学院院士。每一名党员干部也要学习胡克的这种精神,沉下心来,秉持“工匠精神”,聚精会神地“磨”好自己精神世界这块镜子,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当成一辈子的大事,在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中,达到更为充实和完满的人生境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