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对党员干部起到提醒作用的“口袋书”在网上引起热议。七一前夕,浙江省宁波市印发《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论述漫画解读》和《机关党员干部负面言行提醒本》两本“口袋书”,出台了“负面言行提醒”制度,引导警醒各级党员干部“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
宁波市前些日子推出的“负面言行提醒”制度,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质疑与反对的声音,比如认为这样治标不治本,或者是缺乏可执行性等。笔者看来,任何一项新的政策、制度或规定,只要它的初衷是好的,同时本身也没有违法违规之处,就应该被宽容看待,就应该允许探索与创新。
当老百姓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办事,或者在与党员干部打交道的过程中遭遇各种负面言行,要说没意见、不生气,那是假的,但是多数情况下当事人都觉得“胳膊拧不过大腿”,或者为了顺利把事情办妥,不愿意节外生枝,忍忍也就算了。而一旦有人忍不住,当场表达不满或愤怒,就可能会激发双方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这些负面言行虽然没有触及法律法规或党纪党规,但实际上它们的存在对普通群众、服务对象极具杀伤力,既伤害了群众感情、损害了党员干部形象,也损害了干群关系,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但是,一些党员干部并不把此事当回事,甚至已经习惯成了自然,张口就来,丝毫没把群众的感受和意见放在眼里。
而从现在开始,宁波市的数十万党员干部不能再有这些任性负面言行了,由宁波市有关部门编印的《机关党员干部负面言行提醒本》,包括44条负面言语、24项负面行为,涵盖政治规矩、工作作风、群众纪律、生活作风、学风等5个方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常见的负面言行以清单方式一一列出,让负面言行亮丑现行、人戒人畏。宁波市有关部门还特意把这个“提醒本”做成了“口袋书”,目的就是让党员干部随身携带,随时得到提醒。
但这个“提醒本”仅是提醒显然是不够的,要想让党员干部彻底断绝这些负面言行,还必须引入奖惩机制、纳入考核范畴。为此,宁波市将要求各地各单位建立健全各领域正负双面言行奖惩和提醒制度,把党员干部是否有负面言行融入日常考核机制,与岗位适应性评估、个人年终考核和干部退出机制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和警示度。
以前老百姓去一些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办事,不仅会遭遇“门难进,事难办”,还会遭遇“脸难看,话难听”,很多时候事情办成了,心情也不好;如果事情没办成,还惹一肚子气,心情更不好。这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后果恶劣,所以我们期待宁波市的“负面言行提醒”制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也希望公众和网友能够宽容以待,不要轻易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