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落马官员的劣迹,几乎都有“为子女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罪状,“为了子女”已经成了一些官员走向腐败深渊的重要“理由”,这很值得我们深思。那么,党员干部究竟该给子女留下什么?
东汉名臣杨震“暮夜拒金”被后人传颂,后来杨震任涿州郡太守,他依然是公正廉洁,不徇私情。他不吃鱼肉,出门不骑马不坐车,而是经常步行。亲友故旧有时劝他置一些家产,好留给子孙,他不以为然。他说:“让后人都称他们为清官子孙,我把这个美名留给他们,难道还不丰厚吗?”
疼爱子女属人之常情,领导干部亦不例外。但是,这种疼爱绝对不能和自己的权力纠缠在一起,否则,虽可得逞于一时,但到头来适得其反。事实证明,党员干部若家风不正,易诱发腐败大问题。近年来,“全家沦陷”的案件不断被查处,“父亲办事,儿子收钱”“卖官夫妻店”“全家总动员”,无不昭示着不正家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不少落马官员贪腐的初衷,是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但最终变成贻害后代、败家毁业的灾祸。所以说,党员干部绝不能为了亲情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必须对配偶、子女严格要求、严加管教。既要严于律己,又要从严治家;既要把好廉洁自律的前门,又要守好家庭防线的后门。
北宋名相王旦在真宗时为相18年,死在宰相之位,死后被谥为“文正公”。他死后多年还被文人学士赞扬,视为楷模,宋仁宗还亲笔御书为他题碑额“全德元老”,在大宋绝无仅有。王旦一生清廉,为官从不贪婪,治家也极为严格。他的子女婚嫁,从来不刻意讲究门当户对,陪嫁、结婚之物均十分朴素。王旦临死之前留下遗嘱,谆谆告诫家人:“我们家,盛名清德,应当力求节俭朴素,保持淳厚的门风,不得过于奢侈。我死以后,不准厚葬,不准将金银宝器之类放在棺柩中。”他还亲自在上给皇帝的奏章(临死之前,他曾上奏章给朝廷,交代朝中之事)末尾加了四句话:“益惧多藏,况无所用。见欲散施,以息咎殃。”其意是害怕家中多有钱财,何况也没有什么用处。如果有了钱财,也想散发施舍出去,以免招来祸殃。他的这个奏章,实有委婉拒绝朝廷给以赏赐之意。
历史一再证明,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当今,“官二代”和“富二代”现象的出现凸显了林则徐这句话的精辟。焦裕禄得知孩子看戏时,告诉收票叔叔“焦书记是我爸爸”,没有买票就进去了,非常生气,当即把一家人叫来“训”了一顿,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钱如数送给戏院。1969年,董必武将自己的小儿子及儿媳送往河北省晋县农村,鼓励他们好好劳动,做一个合格农民。后来,晋县县委提拔他儿子当干部,董必武知道后,坚决不同意。这些做法看似严苛,其实却做到了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未来。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地位和金钱,而是培养他的勇气、毅力,以及面对困难的能力,使之学会坚强面对挫折。
南宋理学家朱宏以诗留子孙:“人遗子孙以钱财,我遗子孙以清白。甘守清廉报家国,不为贪赃羞儿孙。”这首诗被朱氏后人编入《传家必读诗文集》,其足以回答父母特别是党员干部应该如何治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