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川大地上空闪耀的诗人群落中,李商隐无疑是最为明亮的一颗星。他诗情卓著,在晚唐铸就了唐代诗歌的又一个高峰,对后世诗坛影响深远;他的诗题材广泛,除了广为流传的无题诗,还有大量经典讥讽时政和咏怀历史的诗作;他的诗广受欢迎,爱好者甚至比李白、杜甫、白居易还多……除了卓绝的写诗作文才华,他还有一番经纶济世之才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晚唐腐败黑暗的政治环境中,这些都无法施展。他一生怀才不遇,仕宦生涯坎坷多难,成为没落腐朽封建时代中的一曲悲歌。
李商隐从小就跟着在底层为官的父亲四处漂泊。李商隐10岁时,父亲去世。他父亲生前为官清廉,去世之后,没有留下什么财产,留给李商隐的只有倾心相赠的儒学理念和言传身教的正清廉明。凭着过人的天资和勤奋的苦学,16岁时,李商隐以《才论》和《圣论》等文章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
20岁之后,李商隐踏上了科举之路,但连续几年,他一次次落第。科考不中,对作为诗人的李商隐来说,却不是一件坏事,这让他有机会与社会底层有更多交集。唐文宗太和九年,甘露事变爆发,皇室势力争夺席卷了首都长安。李商隐以一个纯粹诗人的视角去看这场政界斗争,充满义愤和正义感地写下了《有感二首》。这一时期是李商隐诗歌创作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之后,他开始大量创作政治讽喻诗,揭露封建官场的黑暗。同时,他也书写底层人民生活的疾苦。
虽然对封建官场的腐败黑暗饱生厌恶,但李商隐仍想进入其中有一番作为。后来,经过令狐楚的推荐,已经落考多年的李商隐终于考取了进士资格。他意气风发,以为自己将要大展宏图,有所作为。这一年年末,令狐楚病逝。
等待吏部的授官考试期间,李商隐应邀到泾州作了王茂元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很欣赏,又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李商隐,但李商隐没有料到,这桩婚姻让他走进了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成为了在牛李党争中他站到李派一方的标志。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在党争的放大镜下,他的行为被轻易放大成了对老师、恩人令狐楚的背叛。从此,他被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漩涡。
经过两次吏部的考试,李商隐获得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不久就被调到了弘农(今河南灵宝)当县尉。李商隐有着寻常官吏所没有的悲天悯人情怀,到任不久就下令为死刑犯减刑。这一举动在一些酷吏看来是不可饶恕的错误。他的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就对李商隐此举大为恼火,并严厉斥责他。与这里严苛的官场环境格格不入的李商隐,最终还是辞去了这个官职。
会昌二年,李商隐以书判拔萃被授予秘书省正字。作为一个人微言轻的底层官吏,他在封建官场中更多感受到的是无奈和压抑。后随着他支持的宰相李德裕的失势,李商隐的心情也坠落到了最低点。几经漂泊,在穷困潦倒之下,他修书向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求助。此时令狐绹仍然没有忘记政治界线的划分,把李商隐视为叛徒,并拒绝帮助他。
后来,他调到京城,仍然是卑微的职位,但这时他的诗名却广为人知,诗作大受赞誉。大中三年九月,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向李商隐发出邀请,让他前往徐州任职。一年之后,卢弘止病故身亡。大中五年,李商隐带着深深的落寞离开徐州,回到京城。回来之后,他看到的是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妻子。不久,妻子去世,李商隐心灰意冷,又开始了仕途上的漂泊。
这年秋天,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邀请李商隐跟随自己去西南边境的四川任职。李商隐接受了邀请,于十一月入川赴职。在四川梓州担任幕府四年,他大部分时间都郁郁寡欢。府主看李商隐鳏居清苦,要把才貌双佳的年轻乐伎张懿仙赐配给他,但他因思念亡妻而婉言谢绝。
大中九年,柳仲郢调回京城任职,作为他的幕府,李商隐也回到京城,并被安排当了一个盐铁推官。这个职位虽然不高,但油水颇多。李商隐虽然政治上一直未施展抱负,此时却仍然恪守清廉,不应得的分文不取。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两三年,罢职后,回到河南老家。《锦瑟》大概就是写于这一时期。站在故乡,回望一生的漂泊;站在人生的尽头,回望一生的坎坷岁月;站在理想的尽头,回望一生追求的失败;站在情感的尽头,回望一生的爱恋,李商隐提笔写下了《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大中十三年冬,又一场大雪纷飞。久病的李商隐在家乡的床榻上看着漫天的大雪,似乎不甘,却又似乎坦然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