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有11岁,他却比同龄的孩子显得成熟稳重;
虽然仅享受过短暂的母爱,他却更懂得责任的含义,照顾着年迈的奶奶和瘫痪的父亲;
虽然肩膀还很瘦弱,他却能扛起家庭的重担。
他就是武陟县小董乡朱村小学四年级学生张明。近日,笔者对他的感人事迹进行了采访。
在张明三岁那年,原本幸福的家庭发生了巨大变故。他的父亲因煤矿塌方,致使下肢瘫痪,大小便无知觉,为治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母亲离家出走,留下了他和刚出生的弟弟;年迈的奶奶担负起照顾一家人生活的重任。
天有不测风云。一次意外摔伤,导致张明的奶奶右腿行走不便,使原本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家里没有劳动力,仅有的三亩田地,只能靠亲戚、朋友和邻居的帮忙管理收获。村里为他们家办理了享受低保的手续,一家人的生活才能勉强维持下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面对这样的家庭状况,张明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强和懂事。他不仅要努力读书,还要照顾爸爸和弟弟,帮奶奶做家务,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为了这个家,张明不怕苦、不怕累,每天早早就起床做家务,洗衣拖地,给父亲洗脸、端饭,还要照顾弟弟吃饭,忙完再去上学;放学回家后,帮助奶奶洗菜、做饭,小小年纪已会做些简单的饭菜,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由于父亲大小便失禁,他不怕脏、不怕累,及时清洗弄脏的衣物。
张明的一举一动感染着8岁的弟弟张亮。张亮年纪虽小,却乖巧懂事,和哥哥一起帮助家里减轻负担。
在学校,张明兄弟俩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团结同学,积极向上,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因为家庭的特殊情况,张明兄弟俩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不乱花钱,平时也很少添置衣物。
“这俩孩子懂事得很,那么小什么都会干,不容易啊!”邻居张红旗说。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当笔者与张明谈起母亲的话题时,他沉默不语,扭过脸,低下了头。他的父亲告诉笔者,自从家里出事故以后,孩子变得不爱说话,甚至很少出门,除了去学校,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洗衣做饭,照顾老人,很少出去玩。小小年纪的他心里藏了太多的事情,跟谁也不说,自己一个人承受着,甚至萌发弃学回家的念头。父亲看出张明的异常,主动找他沟通交流,张明弃学的念头才渐渐打消。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没有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我感到很愧疚。但俩孩子孝顺老人,懂事听话,我又感到很欣慰。”张明的父亲感动地说。
两年前的一个晚上,张明的父亲突发疾病,肚子疼得厉害。这把张明吓坏了,他半夜哭着跑到本村的姑姑家里寻求帮忙。当时已是深冬,他顾不得穿上棉衣,回来的时候小脸冻得通红,父亲很是心疼。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什么苦、什么累,我都能扛。”张明说。
张明稚嫩的双肩承受了许多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苦难,他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精神给这个不完整的家庭带来了希望,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
王 瑾 张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