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振国 王丹凤
作为焦煤集团首家实施契约化经营的单位,宝雨山矿吸引了业界众多关注的目光。如今4个多月过去了,宝雨山矿究竟有哪些变化?这块契约化经营的“试验田”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于8月17日走进该矿一探究竟。
“自4月1日实施契约化经营以来,我矿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人人把企业当成‘家’来经营,个个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确保契约化经营的顺利实施。同时,我们通过强化安全管理、科学组织生产、调整人力资源结构、管控成本费用、建立创新和激励机制等契约化经营措施,达到了提质增效的目的。4~7月份,全矿较计划减亏156.82万元,月均减亏39.2万元,较去年同比月均减亏605.17万元,完成了契约化经营目标。”说起实施契约化经营后宝雨山矿发生的变化,该矿矿长赵社会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喜人成绩的背后是该矿全体干部职工辛勤的付出。采访中笔者了解到,该矿在实施契约化经营之初,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怎样减少人员?怎样建立一个精干高效的队伍?这些问题事关契约化经营的成败。为此,该矿对各区队的实际人力资源结构进行深层摸底,并根据摸底情况,结合井下生产实际,取消了开拓队,将人员分流到人员紧缺的采煤队;合并两个掘进队,富余人员也分流到采煤队;对辅助单位地面工作岗位进行定岗定员,合并岗位;将抽放队、通风队、运输队富余人员进行转岗培训,分流到机运队、机电队。在此基础上,让机关以及辅助区队的管理人员进行常态化的轮岗和顶岗作业,解决人员结构失衡问题,富余人员也得到了合理安置。
契约化经营让该矿有了充分的自主权,为防止出现“一放权就随意干,一承包就管不住”等现象,确保自主经营下实现安全生产,该矿对安监科等安全生产科室的力量只加强不削弱,将区队合并后的优秀管理人员充实到这些科室。同时,坚定不移地抓好安全“双基”和质量标准化建设,狠抓现场管理,并对井下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实行安全生产经营目标风险抵押金管理制度,提高了全矿干部员工抓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实施契约化经营的核心是深度挖掘企业的增效潜能,进而提升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为不断提高经济运行水平,该矿进一步加大成本管控力度,出台材料、电力、修理等一系列成本管控考核办法,形成矿井、科室、区队、班组四级考核管控体系,使生产经营成本明显降低,进一步增强矿井战危机、保生存的能力。
“契约化经营把全矿干部员工凝聚在一起,大家都为这块‘试验田’倾注着心血和力量,这才有了‘试验田’里的好风光。”该矿党委书记杨树千告诉笔者。
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对于宝雨山矿来说,契约化经营就像一个强大的支点,这个支点产生的力量不断推动着企业逆势发展。同时,契约化经营在宝雨山矿的生动实践,也犹如突破重围的一缕曙光,照亮煤炭企业负重前行的脱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