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言
在土地上咋“种”企业?8月11日至14日,记者随同马村区考察组前往全国首个农业创客空间——位于山东省即墨市的青岛农业创客空间(以下简称青岛农创)采访,亲身感受了该空间孵化农业创客的神奇。
青岛农创虽然创办只有一年时间,却相当有知名度。青岛农创是青岛昌盛日电集团(以下简称青岛昌盛)的全资子公司,也是该集团创新发展最具活力的核心板块。自2015年投用以来,由于依托的是青岛昌盛遍布全国的40余个光伏农业园区,近5万亩的土地资源以及平台优势已吸引了众多农业创客的眼球。截至目前,青岛农创已成功孵化47家小微企业和创客项目,为其中11家入孵企业进行了总额超过2800万元的种子轮投资,并辅导2家企业获得超过1100万元的外部融资。今年,青岛农创获得国家科技部国家级众创空间认证,纳入国家级孵化器管理体系,成为青岛市首个农业领域国家级孵化器载体。
众所周知,项目周期长、风险高,政府扶持、信息、渠道、平台、资金缺乏,是大部分农业创客发展的现状。然而,在这里,借助孵化器实现创业梦,农业创客们有了更大的舞台。
“北茶老徐”是入驻青岛农创空间的项目之一。其负责人徐召学自2001年大学毕业后便一直在茶企从事茶叶的技术研发。多年的从业经验让他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2012年,他开始入驻昌盛太阳能产业园做茶叶项目的试验,很快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般茶叶种植3年才可以采摘,但是在昌盛太阳能产业园做试验的这些茶叶两年就达到了可以采摘的标准。”徐召学说,这主要是因为产业园的大棚设施过硬,温度、湿度适宜,有喷灌设施,易于茶树生长。
徐召学将采摘样品送到农业部茶叶研究所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印证了他的判断,茶叶不仅达到采摘标准,并且茶叶的氨基酸、茶多酚等含量较高,品质达到了名优茶的标准。这给徐召学吃了一颗定心丸。于是他开始了“北茶”布局——让北方消费者喝上家门口产的茶叶。如今,徐召学的茶园已达11个园区3000多亩,在即墨有500多亩,其他茶园遍布天津、石家庄、长春、呼和浩特等多个北方城市,当然,这些园区依托的是青岛昌盛遍布全国的光伏农业园区。
青岛昌盛的这些园区给落户创客空间的诸多创客带来了极大便利。
“一个现代化的农业大棚投入动辄需要几十万元,创业者如果不依托创客空间这样的平台,创业成本会陡增。”青岛农创的另一名创客——“餐桌管家”项目负责人王海玉说,其实,青岛农创给创客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远不止这些,像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甚至公司招聘人才,都不用自己操心,青岛农创会提供全链条的服务。
90后小伙儿鹿秀栋为了实现自己的灵芝文化园创业梦,自己摸索着种植和销售灵芝已经半年多,由于缺少政策和资金支持,发展受到制约,2015年4月,鹿秀栋加入了光伏农业平台,灵芝种植项目最终落户园区,他也加入了青岛农业创客的大军。在青岛农业创客空间提供的平台上,很快实现了灵芝种植的突破,并拓展销售市场,回收了成本,达到年收入过百万元。
刚刚大学毕业的张金获得了该空间15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这笔资金支持他很快在室内微景观种植制作及销售方面打开了局面。据了解,多个入驻青岛农创空间的企业都获得了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有的是来自创客空间内部的资金支持,有的是吸引风投给予的外部资金支持。像“北茶老徐”项目已经拿到了空间首轮300万元的融资,王海玉的“餐桌管家”项目接纳来自各种基金、风投的融资支持已达1300余万元。
据了解,目前入驻青岛农创空间的企业主要分布在花卉、苗木、茶叶、食用菌种植等4个领域。项目来源多种多样,包括通过“事业合伙人”模式内部孵化项目,通过产学研渠道发现项目,深入田间地头发掘项目等,这其中有种植能手,有都市白领,有大学生,有新农人,有农业合作社等。
据了解,很多农业创客有情怀、技术、想法,但是受制于信息、渠道、平台、资金等的缺乏,呈现出“休克鱼”的状态。青岛农创空间旨在通过“农业创客+天使+VC”的发展思路,以“基金+投资”的资本驱动模式为核心,给这些“休克鱼”供氧,给他们+资金、+政策、+互联网、+物联网、+电商平台、+物流、+渠道……连接所需要的一切平台资源。经过平台的孵化和农业引导基金的扶持,使这些“休克鱼”能插上资本的翅膀茁壮成长,发展成为有价值的农业企业,甚至成为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上市企业。
通过在青岛农业创客空间两天的考察,记者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这里喷薄的活力。活力来自机制,活力来自团队,活力来自创新,也给记者带来很多思考。
思考一:农业创客空间是融资大平台。
农业项目周期长、风险大,资金是最大制约瓶颈。农业创客空间以“基金+投资”的资本驱动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从座谈中可以了解到,青岛昌盛在国内布局,依托创客空间这个大平台,项目到哪里,金融资本、产业基金就跟到哪里,形成强大的发展效应。这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无疑是上了保险,更能保证其持续性和品质化。
思考二:农业创客空间是招商大平台。
青岛昌盛的农业创客空间每入驻一地,都会带来总部运作成熟的部分明星项目,如苗木、特色养殖等,一是打品牌、打形象,二是以品牌招商,以产业链招商。同时,更重要的在于整合当地的优势农业品牌和资源。青岛农业创客空间通过龙头+优秀项目,重在打造一个+电商+物流+……的农业生态圈,重在打造农业综合体。
思考三:农业创客空间能为马村区乃至焦作带来什么?
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农特产品数量多、品质好,“四大怀药”发展潜力巨大。2016年,我市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有一定的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目前,我市尚未有农业创客空间,马村区如建立这样的平台,将是焦作首家,更有先人一步的优势。将眼光和定位放眼于整个焦作,可借助平台整合全市农业资源,进而辐射河南市场。目前,马村区已落地两个光伏农业项目,发展空间大、后劲足。可依托创客空间,把青岛昌盛日电集团强大的科研、人脉、管理资源为我所用,突出打造焦作农特产品品牌,并可通过复制平台带来的明星项目迅速做大。这样,首先可有效带动就业和扶贫,其次带动焦作农业品牌提升,第三带来产业链的延伸,地方税收也会受益。
“双创”潮涌,谁把握机会,谁就能赢得先机。我们期待怀川大地能有更多的农业创客,真正树立焦作农特产品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