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为我国传统太极拳流派之一,是武禹襄先生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根据练功方面的感悟而创编的,拳式小巧紧凑,集强身、防身、修身为一体,后人称之为武式太极拳。
其理法丰富完整又邃密细腻,以求太极(内形)为主,走内劲,以意行气,精、气、神三者合一。其技艺特点是“因敌变化、借力打人”,用意气变换来支配外形运动,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外形,达到人为我制,而我不为人制的境界。
武式太极拳在拳法理论上,多尊崇清初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并通过实践予以升华。《太极拳论》讲阴阳之道。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动为八卦,静为一气。从太极拳运用上说,“动之则分”是开,是变化,是拳势运作;“静之则合”是归纳,是气势凝聚。因此,武禹襄形容走架打手要“静如山岳,动若江河”。同时,他还使抽象的阴阳开合具体化,便于练习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武式太极拳的基本手型分为掌、拳、勾三种。其基本步型分为开立步、弓步、虚实步、侧弓步、仆步、独立步、跟步、实转步、扣步九种。武式太极拳,朴实无华,人称干枝老梅。与人交手,不重招数外形,注重借劲打劲。习练中要求用意气的变换来支配外形的运动,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外形,以达到制人而不伤人的境界。
本报记者 杜 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