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群体易遭受电信诈骗我还能理解,大学生也容易被骗子蒙蔽双眼,实在难以想象。”焦作论坛网友YOYO发帖。近日,山东临沂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走学费导致心脏骤停死亡的事件成为网络热点,网友纷纷发帖表示对此事件的不解。
大学生为何遭受电信诈骗呢?近日,记者就此问题进行了采访。
今年3月份,我市某大学的学生陈某在宿舍内用手机上网,在一个QQ群里加了一个自称做网络兼职的人,对方称在网上帮店铺购物刷信誉,可以返钱。
对方给她发了一个链接后,陈某通过支付宝支付了125元,后被告知是四单一刷,随即又支付了1125元,后来又根据要求转账了三次,共计4000元。等待许久也不见对方返钱,再和对方联系已经联系不上了,陈某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陈某的事情不是孤例,今年年初以来,像这种通过网络刷单诈骗的案件还有很多,在整个电信诈骗案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记者从市公安局犯罪侦查支队三大队获悉,针对大学生的电信诈骗总共有四种类型,另外三种类型分别为:冒充QQ亲友诈骗、网上购物退款诈骗、冒充教育部门发放教育补助诈骗。
“冒充QQ亲友诈骗,就是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获取受害人的身份信息,然后冒充熟人与其聊天,利用受害人的信任,以种种理由诱骗其汇款到指定账户。”该大队副大队长李三庆告诉记者,“这种诈骗方式虽然很古老,但套路已经更新,不法分子先截取受害人亲人的视频,在聊天过程中,将事先截取的视频记录在视频聊天窗口中播放,致使受害人误以为是和熟人对话,时机成熟时便开始实施诈骗。”
大学生网购量大,购物退款成为不法分子骗取他们钱财的方式之一。这类诈骗是利用大学生在购物下单时卡单或者支付未操作成功,假冒退款网页,要求其重新输入银行卡号及验证码,从而将账户内的钱转走。
骗子的伎俩不断翻新是造成大学生容易被骗的主要原因,由于骗子获取受害人的信息都是真实的,且大学生群体数量庞大,所以案发率也较高。
怎样才能避免受骗呢?市公安局犯罪侦查支队三大队在实际办案过程中总结了十条经验:
短信内的链接都别点,虽然其中也有银行等机构发来的安全链接,但不少用户难以辨别真伪;
验证码谁都别给,银行、支付宝等发来的短信验证码是隐私信息,不要向任何人和机构透露该信息;
手机不显示号码都别接,任何政府部门、企业、银行、运营商等机构均没有“无显示号码”的电话,见此种来电,直接挂断;
闭口不谈卡号和密码,在电话、短信、QQ、微信对话中都不要提及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码、医保卡号码等信息;
有些号不能接但能打,为防止诈骗分子模拟银行等客服号码行骗,遇上不明来电可选择挂断后,再主动拨打相关电话(切勿使用回拨功能);
钱财只能进不能出,任何要求自己打款、汇钱的行为都得长心眼,如有疑惑,可向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咨询;
网上聊天莫轻信,绝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就算是朋友家人,如果仅仅是在网上,也不可轻信;
钓鱼网站要提防,在登录银行等重要网站时,养成核实网站域名、网址的习惯;“新鲜事”要注意,如果不明电话中提及一些你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也切莫轻易当真;拿不准就打110,拨打110是最可靠的咨询手段,必要时候可采取这种手段。
公安部、央视等则归结为防骗“六个一律”,做到这些,基本上可以防范电信诈骗:
1.接电话,不管是谁,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但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所有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