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都招什么工种?工资待遇咋样?”“有保险吗?”9月6日上午,马村区安阳城街道后岳村文化活动中心人头攒动,近200名村民参加一村一场招聘会,就各自关心的问题向报名处的工作人员进行咨询。“普工试用期每月底薪2000元,转正后每月工资2800元;技术工种每月工资3000元以上,企业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等保险金。”工作人员称。
据悉,今年年初以来,市人社部门以“脱贫攻坚,‘转’字当先,人社搭台,圆梦成真”的转移就业支持脱贫思路,通过实施8个专项行动计划,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招聘有岗位、培训有补贴、创业有资金、困难有救助”的转移就业脱贫机制。目前,各县(市)区一村一场招聘会正在进行中,截至目前,我市已举办93场一村一场招聘会,辐射周边186个村,参会企业1095家,累计提供工作岗位27041个,达成就业意向2255人。
记者了解到,这8个专项行动计划主要围绕招聘、培训、创业、兜底保障四个方面开展。其中,一村一场招聘会10万岗位送农村专项行动计划围绕招聘开展;1000个扶贫转移就业基地建设、100家扶贫培训基地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围绕培训开展;100个扶贫车间建设、100个创业脱贫项目、100个创业孵化基地支持脱贫、2亿元无息创业担保贷款支持脱贫专项行动计划围绕创业开展;两批200个公益性岗位支持脱贫围绕兜底保障开展。
以一村一场招聘会为抓手,构建招工+培训+补贴模式。据了解,我市实施一村一场招聘会10万岗位送农村专项行动计划,用3个月时间在全市188个贫困村每村召开一场招聘会,做到凡是建档立卡的未就业劳动力,至少推荐一次就业,一次就业不成,可多次推荐,直至找到工作为止。各县(市)区领导高度重视一村一场招聘会举办工作,并到现场给予指导。中站区委书记王付举主动与市人社局负责人联系,邀请市人社部门组织企业到该区贫困村举办招聘会。
以签订免费培训协议为抓手,构建招生+补贴+就业模式。据了解,100家培训学校与贫困村签订转移就业对口培训协议,培训对象为经村、乡镇、县三级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学校对参训人员进行免费培训,全日制统招学生享受助学金补助,短期脱产培训的免费提供食宿,培训后对取得相关资质的学员免费推荐就业岗位。贫困家庭劳动力除免费参加培训外,参加市内培训机构集中培训(包括实习)的,每人每天给予30元的生活费补贴;参加市外省内培训的,每人给予300元一次性交通、住宿费补贴。
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为抓手,构建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模式。为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和贫困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各级人社部门免费开展了创业培训,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开业指导、创业贷款等服务。具体政策:对自主创业、取得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贫困家庭劳动力,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每年从贫困村所在县(市)区推荐的创业项目中报送一批省级优秀项目,经认定后每个项目给予2万元至15万元的资助。评选一批市级优秀项目,每个项目给予1万元至5万元的资助;创业培训部门对参加创业培训的,每人最高补贴1500元。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的,给予额度最高为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可给予额度最高为2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