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婆眼里,她是任劳任怨、孝亲敬老的好儿媳;在同事眼里,她是尽职尽责、真诚无私的好老师;在学生眼里,她是慈爱善良、细心体贴的好“妈妈”,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她一直追求的目标。她,就是武陟县大封镇司马岗小学校长王桂香。
孝敬老人 任劳任怨
2001年,王桂香的丈夫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面对因无法承受丧子之痛而病倒的婆婆和两个年幼的孩子,王桂香擦干泪水,强忍心中的悲痛,毅然扛起了生活的重任。
每天5时,王桂香便起床做饭,然后为瘫痪在床的婆婆穿衣、洗脸、喂药、喂饭;晚上与婆婆同睡一张床,半夜为老人翻身盖被、收拾大小便。15年来,王桂香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冬天,王桂香怕婆婆冻着,就搂着婆婆冰凉的脚睡觉,一张床上一头睡的是她和儿子,另一头睡的是婆婆和女儿,四个人挤在一起取暖;夏天,她坚持每天为婆婆洗澡,每次洗完澡,王桂香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2012年,王桂香荣获武陟县董永故里“孝亲敬老”道德模范称号,2015年成为我市唯一一位“河南省乡村好媳妇”候选人。
尽职尽责 人人赞誉
1997年,从焦作师范学校毕业的王桂香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此,她满怀希冀与信心,在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王桂香常常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邻居照看。每天中午下了班,王桂香就立即骑车往家赶。回到家里,等伺候一家老小吃完饭、收拾利索后,她又把两个孩子送到邻居家,急匆匆地返回学校。
由于长期劳累,王桂香的耳朵经常听不清楚。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王桂香做手术。一听到需要做手术,王桂香着急地说:“我要是做手术了,那学生咋办?学校的工作咋办?家里的老小咋办?我不能住院。”最后,经过多人劝说,王桂香在安排好各种事情后,才到医院做了手术。
由于工作出色,2005年,王桂香担任大封三中初三年级长,同时教两个班的政治课和历史课。此后,她的工作更加忙碌。为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午休、课堂教学、教学教案,都是她每天需要检查的内容。
在学校,她心里装的是学生、是成绩的提升、是初三年级的教师团队。“她就是这样一个人,一忙起来所有的艰难痛楚全都忘记了。”王桂香的同事如是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大封三中初三年级的中考成绩位居全镇第一,她所教的政治课和历史课获得武陟县第一届教育质量奖。此后连续3年,她所教的课都获得了县级教育质量奖。
王桂香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忘我的奉献精神和无私博大的胸怀,不仅换来了桃李芬芳,还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同事的赞誉。
爱生如子 甘于奉献
在武陟县大封镇,十里八村都知道王桂香是个好媳妇、好老师。2014年,司马岗小学教学点停办,附近的适龄学生不得不外出上学;2015年8月份,王桂香临危受命接管学校。得知王桂香要来当校长,一些家长纷纷去学校给孩子报名,甚至有的家长已经在民办学校给孩子报了名,得知这个消息后又重新让孩子回司马岗小学就读。
每天7时30分之前到校,已成为王桂香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她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扫帚打扫校园,然后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的到来。学生一见到她,就纷纷喊“校长妈妈”“老师妈妈”……稚嫩甜美的声音让她的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在工作中,王桂香非常重视教学质量,常常指导特岗教师备课写教案、如何上示范课。每天下午放学后,她和教师们一起走进教室,对每个学生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查。
学校里没有男教师,王桂香就站在桌子上换灯泡、爬上梯子粉刷墙壁、拿着锤子钉窗纱、自己动手做教具。为了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王桂香和其他教师一起办黑板报、制作宣传画。为了提高学生的饭菜质量,王桂香还在校园里开荒种菜。
每天下午放学后,如果有家长没有及时来接孩子,王桂香就会留下来陪他们读书、做游戏。
都说王桂香的时间是按秒分配的。因为她不仅担任司马岗小学校长一职,还分别担负着大封镇中心学校和大封镇初级中学的教学任务。
“胸藏梦想,心中有情,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是王桂香自勉的话语,也是她工作的写照。正是这种永不动摇的信念,让她在教育的道路上忙并快乐着。
本报记者 徐金华
核心提示 9月9日上午,河南省庆祝第32个教师节暨2016河南最美教师颁奖典礼在省人民会堂举行,对10名2016河南最美教师进行表彰,同时授予这10名教师河南省师德教育专家称号。河南省教育发展基金会还将给予他们每人1万元的奖励。
在这10名教师中,有一名教师来自武陟县大封镇司马岗小学,焦作师范学校1997届毕业生。最美的她,代表着百万河南教师;最美的她,有着动人的事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名2016河南最美教师,来感受她的从教经历和感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