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冯建京)自全市“污染围城”集中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文苑街道积极行动,将其与“双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扩展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农民卫生习惯宣传等领域,通过半个月的努力,辖区整体环境明显改善,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基本达到环境治理“三净五无”标准,广大群众养成较好的卫生习惯,集中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9月17日,该街道12个村累计清理垃圾23.9万立方米,完成比例81.7%;累计台账销号21个,完成比例75%;堆料清运完成100%;“废品围城”整治完成100%。
加强领导,提高整体工作水平。该街道成立了“污染围城”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工委书记负总责、办事处主任具体抓、副职分片抓、包村干部驻村抓的工作机制,并下设办公室,负责堆料、垃圾集中清运等日常工作。辖区12个村全部建立相应机构,每村配备一名环卫监督员,负责环卫管理,监督环境整治工作。
广泛发动,突出重点。该街道确立重点治理与全面治理相结合、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同时清理的工作思路,由街道卫计办、环保所对各村垃圾进行摸底排查,组织大型机械进行集中清理,在一个星期内就完成主要道路两侧积存建筑垃圾的清运工作。同时,该街道以村为单位,对垃圾堆积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取缔生活垃圾的不规范堆放点,修建垃圾池,在重点部位设置垃圾箱,重点解决垃圾乱堆乱放问题。
健全机制,实现环卫工作常态化。该街道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在制止建筑垃圾堆放方面,由卫计办、环保所每晚对主要路段进行巡防,发现违规运输车辆及时制止,发现建筑垃圾堆放及时上报、及时清理,并设置警示牌;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成立专业保洁队,签订用工合同,配齐保洁车、扫帚、铁锹等,设置垃圾箱,定期清运。在此基础上,各村修建2~5个固定垃圾池,村民自制垃圾箱作为生活垃圾临时存放点,由保洁员定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完善各项环卫制度及村规民约,改变村民陋习,使长效机制切实起到作用,防止垃圾乱堆乱放现象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