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刘女士在某银行购买了一款保险产品,当时推销保险产品的人称,刘女士连续5年每年交纳2万元,就能取走10万元的本金和分红。然而令刘女士没有想到、当初也没注意到的是,该保险产品的合同期竟然长达104年。近日,刘女士想取回已经交纳的10万元本金,但保险公司告诉她只可取出9.8万元。
一份保险,合同期竟然长达上百年,难怪刘女士感慨:“这太荒唐了,入保时我38岁,怎么可能再活104年?我儿子都受益不了,得等到孙子了。”并且,如果投保人想取回本金,就属于退保,不能全额退款。很显然,自从轻信了推销人员的忽悠,刘女士已然被“套牢”了。
刘女士回忆,当年她拿着10万元去这家银行存钱。到银行后,听刘女士说要存钱,一名女子上前向其介绍一款保险产品,称此款保险产品收益要比银行存款高。因为信任银行,她才购买了这款保险产品,就这样,刘女士的存款变成了保险金。其实,人们去银行办理业务,经常会遇到推销保险或理财产品的情况,这些推销员在银行里工作,穿的服装也显得非常正规,因此会让人们以为有银行的信誉来保底,可以高枕无忧。
类似的现象不断增多,提醒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同时,作为代理销售保险产品或理财产品的银行,也要强化管理、堵住漏洞,以免让人们去银行存款变成一场考验智商和定力的“危险之旅”。毕竟事情发生在银行里,不少客户之所以购买某些产品,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银行的信任。忽悠的事情多了,对银行的形象和声誉无疑也会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