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按照天文学的计算,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是昼夜均分的。古人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根据多年采访中医药学的经验,记者觉得又到了一年当中养生的关键时期,就跑到市中医院找专家咨询。恰巧,在门诊的走廊上,碰到了该院心病科主任赵金岭。
问明记者来意,赵金岭将记者让到了门诊室,一边为患者把脉问诊,一边简要介绍起秋分的养生方法。“秋分节气,对肺、脾、肾三脏的养护非常重要,特别是肺脏。在中医理论中,肺与秋季相对应,气燥伤肺,肺气虚则身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容易引起疾病。因此,秋季要从润燥、养阴、润肺入手养生。具体来说,秋分时节,可以通过食疗达到生津润肺、补益肺气的目的。饮食养肺应多吃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梨等。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搭配,功效更佳。在养肺的同时,别忘了适当加强对脾、肾的养护。”
“养护脏腑,秋季进补,要注意些什么呢?”记者问。赵金岭进一步解释:“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白露和秋分时节,就可以开始秋季进补了。但是,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第一,没病就不需要进补。如果没病随意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身体。第二,不要慕名进补。有些人盲目地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其实,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此外,如果要进补,应该分清虚实。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吃补药。而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将适得其反。第三,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所以,建议大家进补还需适量,不要重药物、轻食物,‘药补不如食补’是很有道理的。”
赵金岭重点提醒读者:“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秋分之后,睡眠时间应逐渐调整至早睡早起的状态,即晚上9点~10点入睡、早上6点~7点起床。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另外,金秋季节,秋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等运动都非常适合养生。特别是登山,对老年人来说,不仅可以改善人体的脏腑功能,激发快乐和活力,还可以配合呼吸,加强肺部循环,加速人体代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