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这句话用来解读解放区的社区文化活动十分合适。
从2009年至今,解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河南省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7年时间里,以开放的姿态,为居民打造了一份文化大餐。
一张地图、一项传统手工技艺、一个农家书屋……解放区将这些不同的文化元素放在一个平台上呈现,通过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在聚焦单个文化载体的同时,展现着解放区文化均等、便利的特性。
该区文体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提供了一张由专业测绘公司编制的解放区文化体育设施分布图。翻看这张分布图,103家解放区体育健身站点、51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辖区内9个街道1个健康产业园区的各公共文娱服务机构、34处文物保护单位、17处娱乐场所、98处室外健身器材及4处影剧院的位置、联系人电话一览无余。
据该区文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充分发挥辖区文化资源作用,使辖区居民共享文化资源,2015年3月,解放区文体局组织编制了这份分布图,向辖区内的社区居民免费发放。
“我们社区就是解放区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受益者。”焦西街道电建社区副主任张楠介绍。
电建社区是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社区,各项文化事业走在全市社区前列。解放区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该社区的文化资源更是得到了充分利用。2015年,通过省、市、区三级的资金帮扶,该社区对篮球场、老年门球场等文体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设施好了,活动自然就多了。张楠称,近两年来,在社区品牌文体活动的带动下,社区老年门球场、篮球场、电子阅览室、百姓讲堂、雀友馆、棋牌室、豫乐坊、银龄才艺室、康复理疗室、休息室等文体场所天天都有活动,周周都有比赛,社区文体设施的利用率非常高。
丰富的文化活动不仅提高了电建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还影响到了其他社区的居民。张楠说:“包括外来社区的居民在内,电建社区每周要接待前来参加文化活动的居民1000余人次。”
不仅电建社区,民主街道民权社区的70多岁的剪纸老艺人王瑞玲也深深感受到了变化。“我坚持剪纸已经10余年了,刚开始完全是出于个人的喜好。2010年的时候,社区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剪纸,并提供了专用场地、剪纸材料和工具,每周一次课,来学习的人几乎什么也不用带。除此之外,社区还利用报纸、网络给我作宣传。这两年来,每周来学习的人更多了,有的是从武陟、修武、中站、马村等地来的,每年跟我学习剪纸的应该有1000多人次。”
建立公共文化共享平台,提升全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水平,使辖区居民“与众乐乐”,是2014年10月以来解放区创建省级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结出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