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实体经济的命脉。经济越发展,金融越重要。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市委、市政府今年把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中之重来发展,保证充足的“金融血液”滋润“经济之躯”。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新引进金融机构4家(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2家保险机构、1家证券营业部)。截至目前,焦作辖区共有金融机构70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18家、证券营业部12家、保险行业机构40家(财险公司19家、寿险公司21家)。
一组来自市金融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我市金融业增加值33.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7%,占第三产业比重10.8%,增速13.9%,高于GDP增速6.7个百分点,高于第三产业增速6.3个百分点。全市金融业上缴地方税收4亿元,占全市地方税收比重10.5%,较去年同期增长18.3%,高于全市地方税收增速9.5个百分点,金融业已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税源。
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和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双重压力,我市金融业逆势而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就在前不久,我市先后召开了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和全市金融工作会议,力推全市金融产业上档升级、快速发展,助力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回眸我市上半年金融运行情况,可谓精彩纷呈。
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首次突破千亿元
据统计,截至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首次突破千亿元,达1055.6亿元;新增贷款上半年首次突破百亿元,较年初增长10.8%,创同期历史新高;增量居全省第4位,增速居全省第2位,分别比去年年底前移9个位次和14个位次。
为了激励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扩大信贷规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我市完善了对全市银行业考核激励办法,实行政府管理资金与银行贷款投放挂钩,严格落实月通报、季考核、年终总评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今年新增贷款不低于160亿元。
农民贷款难、贷款贵一直是困扰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市大力推广特色便民贷款,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慢、贵问题。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在我市沁阳、武陟等县(市)开始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截至6月底,邮储银行探索成立创业贷款支行,实施“普惠金融”,加大创业贷款扶持力度,累计发放创业贷款14000笔,金额近9亿元。中旅银行科技支行累计向科技型企业投放9笔共计8657万元贷款。
此外,我市还多途径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1~6月份,我市13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411笔,发放贷款25.77亿元,8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保企业337户,在保余额18.79亿元。市政府设立的应急转贷资金池累计为34家企业提供41笔应急转贷资金3.6亿元。
为切实化解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着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我市开展了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专项行动,建立违法失信企业曝光制度,对个别“老赖”实行“黑名单”制度,选择少数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公开打击处理,提高违约和失信成本。
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我市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8家,数量居全省第3位,已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我市共有15家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挂牌总数位列全省第5位,其中进入创新层3家,实现做市交易6家。特别值得关注的是,1家企业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四板)挂牌,实现了四板挂牌零的突破。
截至目前,我市上市挂牌(含四板)后备企业已达300家,其中上市后备企业38家,25家被定为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云台山旅游正在接受券商辅导,争取尽快上报上市申报材料;以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区域性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为重点,培育新三板挂牌资源库企业85家,其中利伟生物、鑫宇光已完成挂牌,大地合金、金鑫恒拓、康利达、怀山堂、歌瑞农牧5家企业申报材料已被全国股转系统受理;中维特品、厚基化工、强耐新材、云台山医药、科瑞森5家企业计划于近期上报申报材料,预计2016年全市将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总挂牌数量达到25家,初步形成了“挂牌一批、申报一批、辅导一批、培育一批”的良性格局。
另外,我市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工作进展顺利。在去年多氟多完成了对河北红星的收购,新开源完成了对武汉呵尔医疗、长沙三济生物、晶能生物(上海)有限公司3家企业的收购之后,今年9月20日,佰利联公司完成定向增发,募集资金100.7亿元,目前资金已全部到位,将用于收购龙蟒钛业100%股权、偿还银行贷款与补充营运资金。
我市直接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今年,我市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尝试利用股权、债权等多种融资方式。截至目前,全市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99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占省定年任务的188%,其中通过债券市场融资19.12亿元、基金市场融资25.23亿元、股票市场融资103亿元、资本运作融资41.83亿元、其他市场融资7.8亿元,通过直接融资不仅打通了资金瓶颈,而且搅动了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一池春水。
政银合作推向新高度
9月7日,市政府与中信银行郑州分行暨中信集团部分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焦作迎宾馆举行。根据协议,中信银行郑州分行将依托中信集团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整合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租赁、基金等各类金融资源,承诺在3年内根据焦作市人民政府重点领域和重点建设项目的融资需求,提供总额不低于300亿元的综合融资支持,并对焦作市投资集团、焦作市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云台山旅游、焦煤集团等20家焦作重点企业提供150亿元的融资支持。
7月20日,市政府与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焦作迎宾馆举行。此次签约,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将给焦作市提供包括信贷、信托、基金、债券、投行等支持在内的总计200亿元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之前,我市还与国开行等金融机构接洽,争取支持。
此外,我市发挥各级政府的牵头协调作用,搭建企业与“银证保”各类金融机构的互动平台,推动“银证保企担”建立互信合作关系,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分层次组织系列小规模、分专业、见实效的专题对接活动,逐步实现银企对接常态化、专业化。我市累计举办不同形式的对接会12次,签约金额40.2亿元;组织100余家科技型企业与交通银行开展“科技保”“科技贷”银企对接活动;促成焦作市工商银行和市工商局签订“助推小微企业发展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金融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大批引进金融人才
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中小企业挂牌上市进度慢、省“百城万亿工程”在县(市)区实施不力等难题,近期,市委和省市金融机构密切合作,选派了一批优秀干部到我市以及各县(市)区政府挂职,为县(市)区政府补充了新鲜血液、充实了有生力量。目前,经多方努力和沟通协调,国开行省行选派一名优秀干部到我市任职副秘书长,中原证券选派一名优秀干部到我市金融办任职副主任,同时,在所有县(市)区都配备了一名金融挂职干部任职副县市区长,同时,市委向省委请示正在邀请国开行总行选派一名领导挂职我市副市长,目前正在履行相关手续。我市市、县两级将均有金融挂职干部,进一步增强了我市金融领导干部队伍力量,将有力地推动我市银政合作及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大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力度,对实现焦作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月30日,市委书记王小平专题召开金融挂职干部座谈会,对引进的金融人才寄予厚望,支持他们大胆探索实践,真正架起银行机构与地方政府相互交流的桥梁,为我市争取更多支持和帮助。
据悉,像我市这样大批选拔金融人才,让行家里手挂职重要岗位专抓金融工作的做法,在全省是一项创举。
构建“1+N”金融政策体系
加快金融业发展,必须强化政策支撑,目前我市前不久推出“1+N”金融政策体系,全面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使金融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1+N”金融政策体系即市政府出台的《加快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与之配套的4个《办法》、2个《方案》(《焦作市金融产业发展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焦作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激励办法》《市本级管理资金存放管理办法》《焦作市债权银行委员会管理办法》《焦作市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优化融资环境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的通知》)。
据介绍,“1+N”金融政策体系出台了很多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针对我市金融规模偏小、市场主体不够丰富的问题,提出了深入开展“引金入焦”工程、鼓励发展新型金融机构、积极构建金融中介服务体系等措施;针对我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少、规模小的现状,提出大力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农村信用社改制步伐、组建焦作市农村商业银行等措施;针对我市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加快“险资入焦”步伐等意见;针对我市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提出加强与政策性、开发行银行合作,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我市城镇棚户区改造、生态环保、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科技创新等重大项目和工程的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专项建设基金,通过资本金注入、股权投资等方式,为我市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提供大额、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的意见;针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信心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与驻郑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争取上级金融机构通过扩大授信规模、下放审批权限、安排直贷直投项目、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加大对我市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对银行业的考核激励机制,实行政府管理资金存放与银行信贷投放挂钩等激励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放的具体意见;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完善政金企合作机制、大力推行债权银行委员会制度、落实差别化的资金扶持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6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融资服务的具体办法。同时,我市还制定了支持金融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市政府每年设立金融业发展专项奖补资金3000万元,用于鼓励金融创新、引进金融机构、推进企业上市(挂牌)、激励信贷投放、扩大直接融资、开展金融培训等,这为下一步金融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保障。
金融,显然已成为撬动我市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杠杆”,为了加快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市委、市政府提出“不重视金融工作就是失职,不熟悉金融工作就是不称职”的工作理念,重视金融、关注金融,主动作为,努力把我市金融业推向更高层次、实现更大发展。
放眼未来,乘着各项利好政策的东风,我市金融业必将迎来又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
★金融体系不断完善
辖区内金融机构达70家,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为主导,证券、保险、融资担保、小额贷款、投资公司等多种业态并存的多元化、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首次突破千亿元
据统计,截至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首次突破千亿元,达1055.6亿元;新增贷款上半年首次突破百亿元,较年初增长10.8%,创同期历史新高;增量居全省第4位,增速居全省第2位,分别比去年年底前移9个位次和14个位次。
★资本市场愈加壮大
截至目前,上市公司8家,全省排名第3位,上市公司A股总市值976.53亿元,通过首发、配股、增发、发债共计融资253.13亿元。共有15家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挂牌总家数位列全省第5位,其中进入创新层3家,实现做市交易6家。有1家企业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四板)挂牌,实现了四板挂牌零的突破。
★金融贡献度逐步提高
截至2016年6月末,金融业增加值33.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7%,占第三产业比重10.8%,增速13.9%,高于GDP增速6.7个百分点,高于第三产业增速6.3个百分点。全市金融业上缴地方税收4亿元,占全市地方税收比重10.5%,较去年同期增长18.3%,高于全市地方税收增速9.5个百分点,金融业已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税源。
★我市直接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截至目前,全市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99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占省定年任务的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