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福建省男生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实施引起热议,今年该省继续实施这一政策,计划招收培养小学、幼儿园免费师范男生500名。某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女生王一梅(化名)认为这涉嫌性别歧视,与相关法律中“公民不分性别,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的规定冲突,于9月22日向福建省法制办邮寄了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申请书。截至记者发稿,尚未收到福建省法制办的回复。(据《新京报》)
抛开男生免费师范教育政策是否涉嫌性别歧视不说,对男生进行免费师范教育,以提高男教师比例,其初衷还是值得点赞的。毕竟,“男教师危机”给当前的基础教育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一是导致管理人才不足,为学校、班级管理带来许多困难;二是在学生的人格教育、性格培养上“阳刚不足,阴柔有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是在“全面二孩”政策大背景下,女教师扎堆生“二孩”,加剧了学校师资的紧缺。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社会上提高男教师比例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男生免费师范教育是否能真正破解“男教师危机”?效果恐怕难如人意。窃以为,男教师紧缺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职位本身的吸引力不高,就如一些男教师所处环境一样,他们在学校里领着微薄的工资,还往往会被专门安排教体育、户外游戏课,甚至修电脑、后勤打杂之类的任务,专业进步的空间有限,即使有编制,也会做得没劲,没有想要的生活尊严。
因此,要破解“男教师危机”,吸引男生进入教师行业,根本还在于提高教师地位,让他们找到存在感,感受到认可和重视。一方面,要从政府层面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中国教育报曾对131位幼师调查,31.3%的教师有离职的想法,或已经离职,其最主要的离职原因分别是“工资低”和“工作压力大”。因此,只有提高教师待遇,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这个行业才能留住男性、吸引男性。
另一方面,要从社会层面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虽然我们社会一直提倡尊师重教,但实际上,教师的地位仍然不高。与此相对的是,社会对教师提出了非常严苛的教学要求和道德要求,甚至常常因一些害群之马而鞭挞整个教师行业。两相对比,教师要承受非常重的心理压力。因此,必须迈出更大的改革步伐,从社会层面持续提升教师地位。当更多男性自觉自愿地投身教育事业时,再从学校层面考虑对他们综合素养的培养问题,如此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实现男教师“招得进、培得出、留得住”的愿景,也才能真正解除“男教师危机”。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邮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