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视觉新闻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德孝村里老来乐
“坑”你没商量
阅读量造假削弱了微信公众号的公信力
移风易俗,让禁放烟花爆竹成共识
景区推出“刻字林”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10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风易俗,让禁放烟花爆竹成共识
□筠 溪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从9月20日“太行飓风”专项行动启动后,10天内我市已查处违规燃放烟花爆竹27起,行政拘留7人,罚款20人。其中,市公安局高新派出所捣毁了5个违规存储烟花爆竹的窝点,查获违规存储、销售的烟花爆竹100箱,5人被依法行政拘留。下一步,公安机关还将加大对违规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个别市民切莫抱侥幸心理违规燃放烟花爆竹。

  8月16日,我市向全市人民发出通告,为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防止噪声和大气污染,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市政府决定在城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从我市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范围、内容、方式、执法主体及处罚等情况看,该禁令可以称得上“史上最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燃放烟花爆竹,反映了百姓的精神寄托,也正是这个存在的理由,才使禁放烟花爆竹的执法路上遭遇民间的质疑和阻力,其难点就在于移风易俗。但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在民众看来天经地义的事也要经受时代的拷问和现实的检验。禁放与否的前提,要看其是否能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变迁和绝大多数民众生活的内在要求,从而根据城市公共利益标准进行历史性的取与舍。

  以前,城市框架小、人口密度低、机动车保有量少,空气和噪声污染问题并不突出;现在,由生产、运输、存放、销售、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等问题,倒逼我们要重新思考“烟花爆竹之问”。起初,烟花爆竹是专供贵族豪富争雄斗奢的消遣品,到了明、清时期,烟花爆竹的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逐渐成为普通百姓节日的礼品,每逢重大活动和节日,大家都要燃放烟花爆竹助兴,并把这一习俗保留至今。然而,在老祖宗面前不是问题的问题,放到我们这个时代,就可能是必须要想办法解决的社会问题。

  解决问题之道,在“政府管起来”之后,我们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公众培育新时代的民俗观,突破“一维思维”,从环保、安全、公共利益等多维视角,审视传统习俗留下的老问题,从而契合社会价值共识,使公众在潜移默化中移风易俗。

  从长远来看,禁放烟花爆竹是我们必须交出的时代答卷。我们应当将其视为更新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促进“乡愁”同当代文明相融合的过程。时代要求我们,应当在充分尊重文化认同与历史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民俗活动新形式、赋予民俗活动新内容,填补人们的精神真空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增强城市活力、消解城市戾气、提升个人素质,营造文明、绿色、和谐的城市生活空间。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变革既是挑战,也是发展新机遇,禁放烟花爆竹为相关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广阔空间。如何从消费者的内生文化需求入手,尊重民众的“集体记忆”,创新传统文化资源,推广顺应当代人生活的替代品是巩固禁放成果、实现移风易俗需要努力的方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