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日前,为了将正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我市市民杨某接到市人民医院继续治疗,在市人民医院泌尿内科主任张有才的请求下,市远程医学中心特将配备有远程医疗系统的救护车调配使用。在整个运送患者的过程中,车内和市远程医疗中心设备显示的画面和声音都非常清晰、稳定,患者的各种监护信息清晰可见。
今年8月份,患者杨某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区施工时突发疾病,被工友紧急送往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经当地医生诊断,患者为左侧基底节脑出血并发肾功能不全,随后为其进行了微创引流手术。之后,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患者脑部瘀血被逐渐吸收,病情相对稳定。但是,由于离家遥远,患者家属感到生活不方便,便联系到张有才,希望能转至该院继续接受治疗。
张有才接到患者家属的电话后,也感到十分为难。因为,患者的病情刚刚稳定,不知能否经得起长途跋涉,还担心转运途中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经过深思熟虑后,张有才决定联系市远程医学中心主任张玉柱,希望能借助该中心先进的会诊系统进行长途转运,并在途中将患者的信息实时传回医院,随时观察患者的状况,以便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立即指导随行医护人员实施抢救,更好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据了解,市远程医学中心配备有远程医疗重症救护车一辆、远程医疗重症指挥车一辆,车内配备有各种急救设施,安装有先进的远程医疗系统,救护车在回医院的途中,可以通过无线电通信技术,随时为医生提供病人的实时信息,同时还可以实现远程诊断与看护。该中心的远程医疗重症救护车经过反复调试,通过多家电子信息系统反复连接比较,目前使用的系统图像清晰、声音传输稳定,已具备转运患者的要求。市远程医学中心在接到张有才的请求后,立即向上级领导进行了汇报,认为这次转运,在为患者提供快捷安全的同时,也是检验远程医疗重症救护车的一个好机会。如能转运成功,将极大提高市人民医院的急救技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各类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国庆节前夕,市远程医学中心的工作人员再次检测了远程医疗救护车的各项功能,确保救护车各项设施完善、功能正常。出发当天下午4时,途经山西大同境内时,随行医生又进行了预先演练。当晚9时,救护车顺利到达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随行医生先对患者进行了评估,确定患者虽然神志模糊,语言沟通存在障碍,但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可以转运。随后,随行医生又就患者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与患者家属进行了沟通,制订了应急预案。第二天8时,患者被抬上救护车,随行医生将救护车内的相关设备与我市远程医学中心的设备进行了连接,整个画面和声音都清晰稳定,患者各种监护信息清晰可见。
当晚7时,救护车到达市人民医院,我市远程重症救护车首次使用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