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总结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大继承与创新,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回答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必将引起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
一、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内在联系
发展理念是发展实践的先导,没有先进的发展理念,就不会有先进的发展实践。新发展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上顺应时代要求,实现了新的突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我国由“大国”走向“强国”的道路上,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优势主要靠创新。创新的目的在于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因此,中央提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主要强调社会内部发展的整体性。协调发展就是着力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社会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协调与社会整体关系密切,范围是社会整体,方式是发挥社会整体的效能,目的是增强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协调发展主要强调生态危机的整体性应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也使自然资源濒临枯竭的边缘,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我国作为后发展现代化国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与社会和环境良好型社会,走文明发展之路。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战略,共同搭建国际合作舞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有不断扩大和深化开放发展,才能充分利用中国的后发优势、比较优势和速度优势。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来看,共享发展成果是符合人的精神本质的。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在直面破解问题中实现发展的新进步,在攻坚克难中增强中国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二、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继承和创新,反映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新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在社会发展的客观性方面,强调认识和尊重社会客观规律性,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社会发展的主体性方面,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方面,强调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在社会发展的目的性方面,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马克思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强调的是发展的辩证性和客观规律性,力图揭示人类社会的一般进程。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强调社会基本矛盾的矛盾发展观。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江泽民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理念。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五大发展新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在理念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观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及幸福。经济社会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基础,人自身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破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和机制障碍,也要破除人自身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促进人的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新发展理念反映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凸显了尊重发展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谋发展的意识。新发展理念既是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得出的,也是从对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根本问题的思考中摸索出的,又是从世界发展大势及我国未来发展的前景中预判得出的,这是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揭示。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科学发展观再到新发展理念,反映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理解在不断深化。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的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就是要从根本上把发展更好地建立在把握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在研究和把握规律中认识发展的新内涵、新要求。我们的发展实践正在从自发变成自觉、从摸着石头过河走向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有意识行动。
三、新发展理念的精髓和要义是以人民为中心
新发展理念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彰显了人是发展目的的价值取向,是发展价值论的集中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我们追求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最终都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体现在人们的幸福感提升和促进人自身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上。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人民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发展理念提出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强调要把价值取向纳入谋发展的全过程,强调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富裕、更幸福、更有尊严,为了给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与条件。
新发展理念贯穿民生导向,凸显人民立场。具体讲,创新的主体是人民,创新成果由人民共享,创新实质是调动人民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协调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是为了维护人民的长远和整体利益,是为了更高层次上满足人们的需求。绿色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发展是对广大人民切身生活需求的满足,体现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是人民权利得到尊重、人民权益得以实现的必然要求。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赋予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我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赋予党的观点和群众路线新的时代内容。
总之,新发展理念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是着眼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擘画,是引领我国发展实践、开创美好未来的一面旗帜。树立新发展理念,对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为焦作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