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汝瓷小镇看焦作陶瓷文化发展
躬耕翰墨之间 写意美好生活
文化志愿者:点燃群众文化之光
我市举办“清风怀川” 历史名人廉政文化展
市女子书画研究会 颂祖国书画作品展开展
市豫剧院小分队 走进敬老院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10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9月20日至26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周中,参与活动者都对汝瓷小镇印象深刻。显而易见,这是举办方汝州市政府有意而为,汝瓷小镇也是汝州市政府认定的汝瓷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之路——
从汝瓷小镇看焦作陶瓷文化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王玮萱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汝瓷小镇是此次中国(国际)汝瓷文化周上提出的最抓眼球的产业概念。汝州市各户外大屏幕上播出最多的是汝瓷小镇的宏伟蓝图,汝州市领导的讲话中描述最多的是汝瓷小镇的远景,汝州市为与会者提供的最佳考察地点也是正在建设中的汝瓷小镇。汝州市副市长杨英武激动地告诉记者:“下一届汝瓷文化周,邀请大家到汝瓷小镇做客。”

  汝瓷小镇指明产业路

  焦作该如何搭台唱戏

  总投资约35亿元、占地12平方公里的汝瓷小镇,对于仅拥有120万人口的汝州市而言是个破天荒的大产业,而将汝瓷小镇从概念打造成初具雏形,汝州市政府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

  谈起汝瓷小镇,杨英武介绍:“第一届汝瓷文化周是在汝州市文化馆里举行的,从第三届汝瓷文化周起至今则是在汝州市体育中心举行。从第四届汝瓷文化周开始,我们就有了打造汝瓷小镇的想法,作为汝州市主导文化产业,汝瓷应当有自己的文化产业园区。凝神聚力,我们决心将汝瓷小镇打造成全国汝瓷研创、交易、鉴定及观光旅游的基地,并形成像江西景德镇一样的国家级陶瓷文化产业园区。”

  记者一行驱车从汝州市区出发,向西南行驶约15分钟,便到达汝瓷小镇。汝河流淌其间,天青色、莲花形状的中国汝瓷博物馆和河南省陶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峥嵘初现。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汝瓷小镇一期核心工程将建设河南省陶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创客园区、SOHO街区、中国汝瓷博物馆、汝帖园、规模企业发展区、中小陶瓷企业生产区、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宋代风情汝瓷小镇和大师坊等。汝瓷小镇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唯一的汝瓷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汝瓷产品交易中心。

  之于汝瓷小镇的建设,记者更关心汝瓷小镇对于汝州市汝瓷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影响。

  事实上,汝州市汝瓷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我市绞胎瓷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同样的问题,生产企业规模小且零散分布,无法形成产业合力,自然抗风险能力差。在遭遇产业发展瓶颈期时,生产者对产业发展的前途无法预见,彷徨失措。而汝瓷小镇的出现,指明了汝瓷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让生产者再次看到了希望,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此次文化周上,许多汝瓷生产者告诉记者,汝瓷产品市场价格高不适于大众消费,产品研发慢,市场竞争力弱,当下汝瓷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明显跟不上市场节奏。然而,汝瓷小镇的出现不但整合了资源,而且激发了产业活力,最重要的是,汝瓷小镇给了他们继续发展的信心。

  其实,绞胎瓷原产地——我市修武县几年前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修武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修武县政府提出了打造“一山一瓷”两大城市文化品牌。不过,在相关表述中,绞胎瓷文化产业的发展仍处于修武县整体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从属地位。去年,修武县政府又出台了《修武县绞胎瓷文化产业发展十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树立了“山水之魂、千年瓷都”的旅游新形象。

  《规划》称:从2015年至2020年,修武县有望完成当阳峪宋瓷博物馆、陶瓷鼻祖——宁封子庙、当阳峪陶瓷文化产业园核心区、当阳峪宋代瓷窑遗址公园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并通过这些文化产业项目工程的建设,将“瓷都”文化产业发展与修武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连成一体。从2021年至2025年,修武县政府在充分发展绞胎瓷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将当阳峪绞胎瓷文化产业园区建成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当阳峪绞胎瓷研究所和当阳峪绞胎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定期组织国际、国内陶瓷界知名专家、权威人士开展研讨交流活动,提升当阳峪绞胎瓷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打造当阳峪国际陶艺村。

  显然,欲乘旅游快速发展的东风,让绞胎瓷文化产业迅速进入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快速通道,是修武县政府的思路。

  从根文化到市场文化

  焦作陶瓷文化需要产业支点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会长、河南陶瓷馆馆长王爱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焦作陶瓷文化丰厚,当阳峪绞胎瓷尤其值得关注。根据外国人的游记,20世纪30年代,焦作沿山一带仍有窑口400多座。20世纪八九十年代,焦作陶瓷产业进入飞速发展期,产品畅销欧美。应该说,回望历史,焦作实现陶瓷产业从根文化到市场文化的跨越式发展,本身就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的确如此,在陶瓷产业市场化的道路上,焦作有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据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现存的北宋《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记载,当时以当阳峪为中心的焦作陶瓷产业已是“埏(shan)植者(可理解为‘上规模的企业’)百余家,资养者万余户”。可见,当时焦作陶瓷产业已成规模。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当时的焦作地区不仅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绞胎瓷、剔花瓷,而且已成为中原陶瓷产品的集散地。来自全国各地的陶瓷产品在这里被鉴定后,转运至陕西西安、山东济南、江西景德镇、山西、甘肃、辽宁、吉林、安徽、福建、广州等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焦作陶瓷工业的复苏、起步、徘徊、发展、鼎盛,焦作陶瓷产品在不到20年的时间,便成功打入美国、欧洲市场,成就了焦作陶瓷产业发展的一段神话。

  据《修武当阳峪陶瓷》一书提供的数据表明:1986年,焦作陶瓷业总产值已占全省的35.3%,销售收入占全省的38.9%,利润占全省的55.5%,税金占全省的37.1%,固定资产占全省的33.4%。炻瓷出口量1100万件,占全国的21.6%,居全国之首;日用陶瓷产量占全省的20.4%,已成为河南省陶瓷工业的主要基地和焦作经济的优势产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焦作的陶瓷生产、出口仍保持强劲势头,出口额占焦作市全部出口额的三分之一。

  王爱纯说:“在推动汝瓷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汝州找到了汝瓷小镇。焦作陶瓷文化丰厚,如果有一个好项目,定会一鸣惊人。”

  那么,能够撬动焦作陶瓷文化产业的支点在哪里呢?对于政府而言,需要引入一个好项目,搭建一个好平台;对于陶瓷生产者而言,需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积极融入市场环境。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