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334”工作模式中,还是在“快乐365”品牌的活动中,文化志愿者都是解放区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的中坚力量。
目前,解放区已构建了区、街道、村(社区)、楼院四级文化志愿服务网络,拥有秧歌、戏曲、歌舞、书法、绘画等各类文体协会26个,在全区备案的文化类社会组织有120余家,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群众文化骨干有5000余人,且长年开展各类文体志愿服务。
解放区的5000余名文化志愿者在各类基层文化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作用。
解放区老年大学校长张巧红就是一名文化志愿者,她的身后有一支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其成员就有300余人。这支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两年来,每月都要去辖区敬老院演出,每年夏季都举行消夏晚会,逢年过节都准备节目进楼院、进社区演出,全年演出约50个场次。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这支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在成立之初只有18名成员。
2014年7月,为活跃辖区中老年人的退休生活,解放区老年大学成立,随后有了老年大学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然而,这支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只有18名成员,演出力量薄弱。面对窘境,张巧红和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们并不气馁,他们在区文化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不断吸引新成员加入。
张巧红记得,两年前,辖区居民郭巧荣在看过一场老年大学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场表演后有意加入,但很犹豫,因为她的腿患有关节炎。这时,张巧红就鼓励其参加合唱队。如今,郭巧荣是这支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名积极分子。
作为明星团队,解放区老年大学模特队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刚开始,这支模特队成员基本是由舞蹈队成员充当。如今,这支队伍已拥有60名模特,年龄最大的74岁,平均年龄60岁。
张巧红说,从最初18人发展到现在300余人,解放区老年大学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的快速成长要感谢区政府的支持。文化活动场地免费提供,没有老师,区文化馆就请省、市专业老师来辅导。刚开始,老年大学模特队非常担心演出服装的问题,区文化馆得知后马上安排解决。
政府搭台、引导,5000余名文化志愿者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优势,为推动解放区创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解放区在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程中,十分重视对文化类社会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促进其规范有序发展。该区先后出台了《解放区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暂行办法》《解放区加快社会组织实施方案》《解放区创建美丽楼院实施方案》等,每年列入财政预算100万元的社会组织发展基金,扶持文体队伍发展。
解放区文化馆馆长董海霞在谈及该区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时称,目前,解放区文化馆拥有群星合唱团、爱乐合唱团、红太阳舞蹈队、别样红艺术团等35支馆办文化志愿者服务团队,这些文化志愿者团队在区政府倡导的群众文化“四个一”活动(动员辖区群众“加入一支文体队伍,学会一类健身方式,培养一种文艺特长,坚持一项志愿活动”)中,起到了承上启下、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作用,使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精准地提供文化服务。
为了激励文化志愿者服务者更好地发挥作用,今年解放区文体局还制定了《解放区文化志愿者考核办法》,年终时将对评选出的“十佳志愿者”“最佳团队”进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