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军
在河南体育界说起焦作,人们给她的定位是:焦作不是人口大市,却是一座令人骄傲的体育强市。一代又一代体育人矢志不渝、辛勤耕耘,创造了骄人的成绩,铸就了焦作体育的辉煌。
4年一届的市运会,是我市最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盛会,既是对全市竞技体育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群众体育发展的一次大促进。4年弹指一挥间,焦作体育书写了辉煌、经历了挑战、收获了人才辈出的欣喜。在过去的4年,市太极体育中心顺利建成,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在我市举办,全民健身惠民工程全力实施,青少年体育斩获喜人成绩,体育产业得到持续发展……
体育设施建设大提升
近年来,我市以承办省运会为契机,实施了“省运工程”,在全市新建维修了18个体育场馆,包括市太极体育中心、沁阳市体育馆、修武县体育馆等。这些场馆多数分布在县(市)区、企业、学校和农村,使整个焦作辖区的体育设施得以大跨度的发展,并且均衡布局,为体育事业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市太极体育中心占地近千亩,包括太极馆、健身馆、游泳馆、体育场和太极广场等工程,总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是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体育场馆。
4年来,全市各级体育部门大力实施“雪炭工程”“户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工程”等体育惠民工程,各县(市)区共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9个、标准田径场5个、标准游泳池或体育公园4个,有看台的灯光球场6个、综合训练馆5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10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985个,健身路径工程2000多条,市区晨、晚练点基本达到社区全覆盖;全市可供老年人活动的场地面积占体育场地总面积的30%以上,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在1.6平方米以上,在全省位居前列。
4年来,以建设“10分钟体育健身圈”为主的“健康焦作”体育惠民工程,每年都被列为我市十项民生工程,市体育部门多策并举筹措资金,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顺利地完成了建设任务。
全民健身理念融入千家万户
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在我市的各个公园、广场、街心游园等公共场所,到处都是各类健身的人群,广场舞、健身操、太极拳、滑板、健身球、空竹等,欢声笑语、动感音乐,让这座城市因运动而更具魅力。
4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体育事业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市约有100万人习练太极拳,体育人口达135万,体育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先后被授予“全国篮球城市”“太极圣地”“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我市的群体工作连续20年受到国家体育总局表彰,是全省群体工作的标兵。
4年来,我市积极创建河南省全民健身示范市,推动全民健身事业优化发展。目前,市、县、乡三级全部成立了全民健身领导组织机构,103个乡镇(街道)成立了体育协会,1190个行政村和社区建立了健身辅导站,有国家级和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万余人,遍及全市各个基层单位和体育组织,成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中坚力量,基本形成了“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青少年体育水平实现突破
4年来,全市体育部门不断调整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优化项目结构,注重体教结合,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竞技体育总体竞争力稳居全省前列。据统计,2012年以来,我市累计获得残奥会冠军1个、世界冠军5个、亚洲冠军4个、全国冠军15个、河南省冠军470个,李根、李红、常静等成为全国知名的运动员。全市各级体育运动单位每年向上级训练单位、高水平运动队、高等院校输送人才100余人。
在2014年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上,我市体育代表团有1100名运动员参加了青少年竞技组、社会组和学生组的比赛,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社会组总分居全省第一名。青少年竞技组夺得赛会金牌112枚,总奖牌数285.5枚,总分2850.5分,首次赛会金牌破百、奖牌数和总分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历史突破,创造了焦作竞技体育的新辉煌。
体育竞赛组织日益活跃。4年来,我市累计承(举)办国际比赛7次、国家级比赛18次、省级比赛55次、市级比赛152次。这些比赛的举行,极大地提升了我市的影响力。
国运盛,体育兴。4年的拼搏,焦作的体育事业乘势加速发展,体育与城市在共生互动中相得益彰,激荡出新的动力之源和幸福之源。值此焦作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开幕的喜庆时刻,让我们点燃激情、放飞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凝心聚力,团结拼搏,为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焦作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