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太极拳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省第四届太极拳健身大赛 在我市举行
太湖之滨太极热
图片新闻
王叶:“太极一叶”耀拳坛
制“宝”之人又得“宝”
当紫砂遇上太极拳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10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制“宝”之人又得“宝”
——宜兴市紫砂艺人谈太极拳健身养生功效
作者: 本报记者 陈作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宜兴市民在当地一公园里习练太极拳。
  本报记者 陈作华 摄
 
   

  太湖之滨,陶都宜兴,领中国紫砂壶技艺风骚数百年,而今更是百品竞新,异彩纷呈,一派繁盛。

  黄河之滨,太极故里,中原先贤吸纳融汇中国古典哲学、武术、医学等传统文化精髓,创编出陈式太极拳,继而传播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练者达3亿之众。

  当历史的长河流淌到21世纪的时候,这两种分属不同门类的“瑰宝”相遇了。蓦然间,紫砂艺人们惊呼:紫砂壶仅是茶器之宝,而太极拳却是健身之宝。

  “宜兴号称陶都,紫砂艺人是个庞大群体。而这些人大多时间是坐着工作的,并且许多人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因职业影响,加之缺乏运动,颈肩腰椎痛的人比比皆是,亚健康几乎成了整个紫砂艺术界的普遍现象。而动作舒缓的太极拳,对他们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保健方式了。”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说。

  王福君,年近六旬,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紫砂泥在他手中变成了一件件贵如鼎彝的宝器。可他认为,学会了太极拳,让他这个制“宝”的人又获得了另一块“宝”。

  王福君说:“我生在紫砂世家,从小就守着泥凳把弄紫砂,所有的动作都在手上。因工作时要聚精会神,往往一坐几个小时不起身。久而久之,颈椎疼痛、腰酸背紧、头痛苦闷等职业病都来到我身上。而这种痛苦,因职业原因每天都伴随着自己,真是欲解不能、欲休难止。我常想,哪里有妙招能使我化解身体与事业的矛盾。”

  “3年前,丁山太极会馆发起组织太极紫砂联谊会,把我们这些紫砂艺人召集起来学练正宗的陈式太极拳。我每天坚持习练,感到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各种疼痛逐步消失,工作起来精神集中了、效率高了、思维活了。我认为,太极拳不仅让我消百累于无形之中,还对我的创作起到了帮助。”王福君说。

  紫玉金砂茶艺有限公司董事长鲁永君,如今一家三代5口人都在习练太极拳。他说自己过去忙于应酬,总在凌晨两三点才睡觉,导致体力差、精神差、胃口差。习练太极拳后,生活规律了,每天5时30分起床打拳,原来的“三差”都无影无踪了。他女儿原来肠胃不好,同时因为工作劳累而精神紧张、睡眠差,练拳之后,一觉能睡到大天亮,早饭能吃一大碗面。

  “习练太极拳虽然占去了一些时间,但能延长紫砂艺人的职业生涯,进而制作更多更好的壶。”鲁永君说,为此,他为近期举办的陈式太极拳大型公益培训活动提供了400多平方米的教学场地。

  “太极拳为紫砂艺人带来了健康,这是紫砂界人士的共识。”宜兴陈炳太极院院长岳曙泽说,正因为如此,在其太极院300多名注册会员中,有一半以上都是陶艺工作者,其中有许多陶艺大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