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朋友间互相串门、拜访曾经非常常见,但在当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串门越来越少了,跟朋友聚餐也多是约在外面,很少直接请到家里做客。近日,一项调查显示,82.1%的受访者感觉近年来互相串门的越来越少了,46.5%的受访者更愿意去饭店招待来访客人。工作生活压力大、网络社交平台发展、变得宅了被认为是不爱串门主因。71.1%的受访者认为这会导致人情关系越来越淡。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工程师-作家-湖南女子学院张闻骥: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而且还很忙,没有那么多精力接待来客,于是,便选择了简单省事的在外面招待客人,这是新时期的普遍现象,理解适应就好。串不串门与人情关系越来越淡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水晶小草:串门现象减少主要原因还是生活节奏加快,邻里之间互不认识,而同事分散居住的原因。而网络社交平台的发展让人们联系的方式更加便捷,加上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朋友因居住分散而互相串门的难度加大。但人情关系越来越淡我认为并非网络造成,而是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注重忽视了人情关系的巩固。
@阿七若丹:不要说串门了,现在很多连家人之间都成了抬头面无表情、低头只看手机的状态,我们没有理由抱怨时代不同了,更没有理由说人情淡漠了,而是要问问自己的心。
@我爱干煸茶树菇:不可否认现在网络社交发达、社交场所增多等因素会影响亲朋好友之间串门,但那只是外因,最根本的内因还是现在的人情关系越来越淡,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隔了一堵墙,互相之间多了很多戒备,互相很难真正推心置腹,所以串门会感到很生硬,不如去饭店等场所推杯换盏中交流更放得开。
@万里箐空:总想着继承和恢复串门的传统,这不合时宜。要知道社会在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也会随之改变,就像打电话代替写信一样,这都是时代的发展必然,没什么好过分担忧的。
@蒋珊如此多骄:毋庸置疑,串门是减少了,但说感情变淡了有点杞人忧天,一方面通信发达了,人们交流彼此方便,有问题不用到家就沟通完成了;另一方面人们文明素质提高了,不愿打扰别人私人空间。以前,互相到家串门已经成了美好回忆了!
@雨中漫步2A:每次家里来了亲戚朋友,我们都会在家里招待,这样做虽然不如直接到饭店里显得隆重,但更能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显得更放松、更亲切,聊得话题也更广泛,气氛很热烈,不像在饭店里吃完饭就各奔东西,好像彼此之间只是为了吃饭而吃饭,显得很生疏。
@楷模开幕:尽管人与人交往的方式与生活的环境跟社会发展于以往不同,但我以为串门、拜访还是应该继续传承,那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更是一种信任与尊重。不管到何时我会留恋并为之努力串门。
【下期话题】
“分享冰箱”
最近,上海街头出现了一种“分享冰箱”,里面的食物可以免费拿走。在上海市普陀区长寿社区,有两台特别的冰箱,里面不仅装满了食物,冰箱上还写着:“免费领取。”这一项目的发起者主要目的是希望大家把自己多余的安全的食物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人们,进而也为环保事业出一分力。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