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近学许昌、远学扬州’体现了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实干进取的精神。‘近学许昌、远学扬州’,近有目标,远有榜样,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决心。”近日,记者在采访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湘时,他开门见山地说。
陈湘说,“近学许昌、远学扬州”关键在干。许昌、南通、扬州之所以发展快,就是三座城市咬定发展不放松,大手笔、大魄力、快速度发展。示范区要通过“近学许昌、远学扬州”找差距、想办法,牢固树立“发展为上、项目为王、企业家为大”的理念。
陈湘说,发展为上,示范区就要加大发展力度。发展的速度要快,质量要好,必须科学发展。一要围绕机械制造、新材料、食品等支柱产业,用好国家高新区的牌子,在科技创新上先行先试,利用河南理工大学在辖区的优势,引进科技项目,围绕理工大科技产业园、电商产业园、总部经济产业园、新河商务区等,构建集科技研发、科技产业转化、培训为一体的中央科技城,引领科技发展。二要以人为本,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改造农村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设美丽示范区。
项目为王,示范区就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围绕龙头企业、科研院校招商,引进高端、科技型项目;要深入挖掘辖区企业在项目投资、建设方面的潜力,破解项目建设中的难题,想方设法加快项目建设。
企业家为大,示范区就要千方百计为企业做好服务。一是针对辖区92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稳定的示范区领导联系服务机制,建立企业家微信平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围绕企业资金、手续办理、优化环境等提供服务。二是建立台账管理机制,以问题为导向,限时解决问题,努力在示范区形成为企业服务的良好氛围。
陈湘最后强调,示范区的发展目标要更高,发展质量要更好,发展环境要更优,发展速度要更快,为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作出应有的贡献。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