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街头出现一种“分享冰箱”,人们可以免费拿走里面的食物。在上海市普陀区长寿社区,有两台特别的冰箱,里面不仅装满了食物,大家还可以免费领取。这一项目的发起者希望大家能把自家多余的安全的食物分享给有需要的人,进而为社会环保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深海林森景幽幽:食物需要分享,生活需要分享,快乐需要分享!
@公务猿要懂法:不是“爱心冰箱”,不是“公益冰箱”,把该项目定位为“分享冰箱”体现了“平等”与“分享”的价值理念,这比“帮扶”与“施舍”更容易让人接受,任何人都可以取食,任何人都可以分享。设立“分享冰箱”能传播“珍惜食物,拒绝浪费”的价值理念,可以让人们把没有吃完的食物充分利用,值得点赞!
@趣味象牙塔:“分享冰箱”项目是环保之举,并能维护受助者的尊严。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出现食物吃不完而变质的情况,把家里多余的食物拿出来分享给更需要的人是处理多余食物的好办法。
@万里箐空:笔者希望类似的公益项目能够健康发展,更希望政府与社会对这样的项目在政策和资金方面进行“输血”,并帮助项目发起者进行精细化管理,避免好项目昙花一现。
@南蛮小王爷125:“分享冰箱”属于“分享经济”的范畴,只要管理科学、操作规范,必然能把人们多余的食物充分利用,为环保事业作贡献。
@不知潇湘在何处:“分享冰箱”不仅可以使人们减少食物浪费,还能促进形成节约食物的社会风气,值得点赞!但是,该项目发起者需要注意的是,冰箱里的食物要保证百分之百安全,还要有相关人员进行监管,确保人们在领取食物时进行登记,杜绝食物浪费行为发生。总之,该项目发起者要考虑周全,才能确保好心办好事。
@刚柔v:该项目发起者的意图是好的,但该项目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比如,谁来管理和维护“分享冰箱”?谁能保证公众放进去的食品是安全的?如果发生食物中毒现象谁来负责?该项目的发起者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如果出现问题,“分享冰箱”恐怕就成了摆设,好事也会变坏事。
@卖火柴的我本真善良:这实实在在是一个好项目,值得赞一个!我最担心的是,有一部分人自己不需要“分享冰箱”里的食物,却想占小便宜,把食物拿回家喂小猫小狗,那就违背了设立“分享冰箱”的美好初衷了。
@工程师-作家-湖南女子学院张闻骥:“分享冰箱”有可能沦为部分不劳而获者的“福利”,该项目的可行性还需要用时间进行检验。
【下期话题】
如何处理“僵尸自行车”?
“我们小区有很多旧自行车,希望有关部门能清理这些‘僵尸自行车’,别再让它们挡路!”10月22日,《校园“僵尸自行车”变身公益“小蓝车”,河南理工大学学生变废为宝的做法值得点赞》一文在《焦作晚报》刊发后,不少读者打来电话,为学生们的这个创意点赞,同时反映,很多小区都有一些“僵尸自行车”,希望有人能管一管。“僵尸自行车”应该有人管,但怎么管、谁去管是个问题。对此,广大网友有何良策?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