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习实践丨山阳画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 助力焦作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
地球失去平衡,人类将会怎样
我市多件作品获奖
山阳画廊
韩恩胜作品选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10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球失去平衡,人类将会怎样
——读《人类之殇》
作者: □刘恩桂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人类之殇》是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的生态学术著作。

  作者马清平很真诚地忠实于他的观察与思考,他在童年和青年时期经历了生活艰苦时期的蓝天白云;步入中年后,经历了生活富有后的雾霾沉沉。这种反差强烈、对比鲜明的经历,在他的灵魂深处发生剧烈碰撞,他对大自然遭到破坏痛心不已。面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他无法选择平静,毅然拿起手中的笔,开始了他的《人类之殇》一书的写作。

  这部著作,记录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学习之旅、探索之旅、思考之旅。作者怀揣一颗对人类未来生存深深忧虑之心,通过对工业时代大气、水、化学品泛滥等多角度、宽视野的审视,剥脱了披在地球身上光鲜艳丽的外衣,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满目疮痍、百病缠身的地球形象。为了警醒世人,作者不惜用犀利和尖锐的用语述说“大气圈已是悬挂在头顶上的气候炸弹,水圈逼近生存底线,地圈不能承受生命之重,生物圈已到地球生灵的末路”,让我们深刻地感到,在生态保护问题上我们不能再裹足不前,不能再无所作为,必须无时无刻都去关注人类生存过程中的每一次碰撞和进退。

  作者对农村、土地、田园、自然一往情深,有着一种虔诚的精神,表达了对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的尊敬、固执与信守。他不认为这是一种落后和不开放,在他看来,这种恪守和去化学化,恰恰成为人类未来世代有序繁衍、自然延续的一种不可更改的精神根基。

  《人类之殇》著作通篇散发出求真务实、厚重无比的学术味。单从作者在书尾列出的长长的参考书目,就可以看出作者几乎穷尽了国内外环保类著作,来自环境学家、未来学家、社会学家、气象气候学家、经济学家、传播学家、政治家、行为学家、心理学家等不同学科的思想学说,让我们领略了多学科思想家的真知灼见,洞见了这些思想交流折射的思想空间。作者广泛涉猎,精深阅读,深刻思考,烂熟于心,在引述这些跨学科思想理论学说时,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我们阅读时也毫无生涩枯燥之感,而是倍感酣畅淋漓,可见作者用功夫之深、下气力之大。

  通读全书,我们跟随作者并和作者一起为人类遭受的累累伤痕叹息不已、躁动不止,倍感真真切切的痛苦、悲怆、愤激、焦虑、沉重。在书中,作者已经为拯救人类衰亡开出了良方,但拯救人类衰亡之路步履维艰,充满荆棘,任重道远,注定了我们要付出很多的代价和作出很大的牺牲。应该看到,人类积累了几千年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理论实践和经验教训,对大自然的认识更加理性和成熟,在受尽石化能源危害后,已经踏上了寻找清洁能源的漫漫征程,国际社会已经走上了探寻维护共同家园的合作之路……有了这些有利因素,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再犹豫,没有任何理由再徘徊,没有任何理由再迟缓,我们只有破釜沉舟,壮士断腕,背水一战。我们要心甘情愿地去接受一些我们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心甘情愿地去放弃一些我们原本打算获取的东西,心甘情愿地去放慢脚步、放慢速度,给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以修复重建的时间和机会。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如果地球病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健康。这就是作者在书中向世人发出的警示和忠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