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金融之窗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焦作中旅银行高端客户论坛在郑州举办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召开“两学一做”专题研讨会
工行沁阳支行 全力营销二维码商户
图片新闻
狠抓管理防风险
能不能接受一种“平常之善”
“蓝瘦香菇”流行的思考
退回“逼捐”还要找出出错原因
严惩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1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蓝瘦香菇”流行的思考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如今很多网络流行语,常常“流行”得让人莫名其妙。比如最近在网上风行一时的“蓝瘦香菇”,仅仅因为一位南方口音的小伙子把“难受,想哭”发音成了“蓝瘦,香菇”,就在网络上得到了病毒式传播。在近期网上热传的“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帖子中,与“蓝瘦香菇”一同入选的还有“洪荒之力”“老司机”“狗带”等。对于网络热词的“流行”,有人认为是一些网络推手的恶意炒作,是语言文化的“毒瘤”,也有人认为这些是网络文化的体现,是一种娱乐、调侃的表达方式,不必过于担心。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不知潇湘在何处:网络流行语通常较为幽默,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给大众带来诸多乐趣,适当运用还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但前提是要注意甄别,正确选用,毕竟网络流行语不同于传统语言,随意使用或使用过度都会造成语言混乱,所以面对铺天盖地、新生不断的网络热词,要适度传播,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趣味象牙塔:网络用语代表的是网络社交上的一种新形式,它们搞笑、无厘头,却能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成为一种娱乐、调侃的表达方式,是现代社会重压下的一种解压方式,没有必要过分担心网络用语会冲击传统的中国文学。

  @芳心云天: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师,随着时间的流逝,好的网络流行语会自然而然融入人们的生活,那些被恶意炒作的网络“毒瘤”会因缺乏营养而自生自灭。

  @常睿平:虽说语言需要与时俱进,但是新词要有实际意义,不能把无聊的一句“难受、想哭”这样发音不准的方言作为流行语。

  @露丝独特:网络流行语具有自身的时髦性和浓烈的“黑色幽默”色彩,通过“断章取义”来截取、生发新义,无形中就放大了俗文化中原本存在的低俗、不雅成分,而油腔滑调、表达模糊、词义晦涩、语法不规范等问题也不易轻视,晦涩难懂、不伦不类的怪词,虽然不乏诙谐戏谑,但也给有效传播带来了困惑和障碍。

  @雄观漫道真如铁:网络流行语中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不足为奇。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文化传播形态和话语方式,网络流行语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对网络流行语,既不能一概否定,加以封杀,也不能姑息迁就,推波助澜,说是语言“毒瘤”有点危言耸听。

  @云盅慢步:网络流行语一般是应时性的,大多会随着时过境迁而消失;只有少数(如倡导节俭的“光盘行动”)会有持久的生命力,无须过度解读、担忧,即便如此,因其流传广泛,蕴含公众心态,携带民意诉求,因此需要科学、理性地加以关注、剖析,让它更好地服务大众。

  @蒋珊如此多骄:网络流行语归于俗文化,俗文化来自民间,与庙堂文化、精英文化的最显著区别,就是自由自在且不拘一格,通俗粗放且生动活泼,最为突出的要算其调侃性、反讽性和仿拟性,“蓝瘦香菇”就是仿拟性,为“桂式普通话”,难怪区区一个“蓝瘦香菇”能够火遍祖国大江南北了。

  【下期话题】

  乱开远光灯 罚他也看灯

  近日,广东深圳交警大力整治乱开远光灯的不文明行为。除罚款、扣分外,交警想出新招:罚违规者坐着看灯一分钟。这种方式被称为“体验式执法”。网上对交警这种做法有弹有赞。有网友表示,交警有各种惩罚方法,但没有规定是要罚坐凳子看灯的;赞成的网友则大呼交警能想出这个办法太有才华。对比,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