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门诊经常会遇到病人及家属询问医生:“天冷定期输液能预防脑中风吗?”按照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就是,输液可以疏通血管、稀释血液,预防心脑血管出现意外。
天冷了,一些患者纷纷前往各医院要求输入带有活血化瘀药物的液体,以预防脑血管病发作。为此,市第五人民医院脑卒中防治项目负责人黄华在这里指出:输液并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意外。
活血化瘀药,冲不开血栓
很多老年人最担心发生的心血管疾病就是脑梗塞(血栓堵住了脑血管),听说医生急救的时候用的是溶栓药,那我提前输一些活血化瘀、抗血栓、改善循环的药不就让血液流通了?不就堵不住脑血管了?乍一听真的有点合理。
首先大家要弄清楚,造成血管堵塞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硬化、血管内膜增生,导致血管不同程度地变窄,血流变慢,就像河水的水流在狭窄的地方会变慢、泥沙更容易沉积一样,变窄的血管也更容易被堵住。
血管一旦被堵住,被堵住的那块血管内膜细胞受到了刺激就会迅速增生,和堵塞物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如果在发病后6小时内及时用溶栓药,有可能将堵塞的血管通开。但是,急救用的溶栓药和输液用的活血化瘀药根本就是两回事,如果血管已经堵上了,期待活血化瘀的药短时间内冲开血管是不现实的。
即使活血化瘀的药物在用药的当时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等药物被代谢完,药效也就没有了,等过了输液这几天,这种所谓的预防作用就无从谈起了。
大量输液,副作用多到难以想象
一是容易诱发肾衰、心衰。黄华介绍,由于老年人多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平时吃的药也比较多,调节能力变差,一旦输入大量液体,全身的血容量迅速增加,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容易诱发肾衰竭;如果是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大量输液时心脏的负担瞬间变重,很容易诱发心力衰竭。
二是高烧、恶寒、过敏。老年人经常输液还可能出现输液反应,如发高烧、恶寒战栗等,而且很多中药会导致过敏,如果是去小的诊所输液,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后果难以想象。
三是静脉血管炎。输液也属于一种有创伤的操作(因为针穿破了皮肤、血管),老年人的抵抗力变差,反复扎针很容易出现静脉血管炎。
四是微血管的血栓。还要一种说法是输液药物中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粒,这些微粒会蓄积在毛细血管中,时间长了不仅血管通不了,还会出现微血管血栓等问题。
预防心血管疾病,还得靠长期护理
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以及肥胖、遗传、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如果这些造成疾病的关键因素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人就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脑卒中、中风等)。王龙卿
温馨提醒
改变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比如饮食要少油少盐、均衡营养、坚持每天运动等;如果是有高危因素的老年人,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坚持服药,定期去医院作检查。一旦出现了头晕、胸闷、胸痛等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诊治,千万不要错过最佳救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