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焦作网谈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峰期小学门口道路拥堵何时休 网友:增强家长文明意识是关键
谈谈“双11”网购那些事儿
市第四人民医院下乡义诊暖民心
双重效应
一个陈贤妹,怎解道德之渴
为防员工网购“剁手” 公司迟发工资一个月
“真假肉松”不妨交给市场识别
“呵护雏鹰 助力圆梦”活动暖人心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1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陈贤妹,怎解道德之渴
□邓海建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时间如河。“小悦悦事件”已整整过去了5年。当年的第19名路人陈贤妹,抱起躺在地上不停哭喊的王悦。当她以道德英雄的形象被公众热议时,并不清楚自己的处境,直到众多采访、慰问和颁奖的人打乱了她的生活节奏。有人说她“搏出位”,同村人揣测她拿到巨奖,亲戚为借不到钱而埋怨她……时过境迁,她终于如愿恢复了平静生活。

  这悄然流逝的5年里,陈贤妹还是被大家惦记着。

  很多人将之称为“最美婆婆”,鲜花与掌声、褒扬与捧杀,裹挟了陈贤妹的平静生活。彼时,不断有政府部门、企业负责人看望她,全国100多家媒体轮番采访,她频繁受到各地邀请去领奖,被评为“良心人物”“广东好人”“2011年度广东十大新闻人物”……但是,就像曾在媒体面前声称帮陈贤妹安排工作的企业没了下文一样,一切都过去了。只是,当魏则西、徐玉玉等事件再度昭示道德底线的危机时,人们才感到“小悦悦事件”并不那么遥远。

  世人眼里的“最美婆婆”,其朴素的价值观只是来自经验和直觉。她的善良如温润的光亮,也许能暖和一阵人心,却显然担当不了社会道德体系之基。这是一个令人纠结的悖论:一方面,我们给予陈贤妹很高的道德评价与期许,指望大家都能见贤思齐,但这种“消费方式”又有点急功近利,将凡人善举当作治疗一切道德创伤的药,这儿请、那儿约;另一方面,我们又在放大前18名路过者的漠然,最初的舆论版本里,多以“诛心之论”感叹人性的不堪、底线的沦丧。至于那些零星的碰瓷与讹诈,更成了炙手可热的“爆点”,往公众的潜意识里添油加醋,为拒绝德行找借口。

  “小悦悦事件”之所以激起舆情强烈反弹,可以反思的维度其实还有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当我们打扰陈贤妹的生活,却又不能为之做点什么的时候,这种道德行为本身就显现了内心的“小”和“恶”。说“小”,是因为我们总指望别人是守规矩的,却不想衡量自身行为的道德性与合理性;说“恶”,是因为很多“消费道德”的行为,本身不带有任何道德目的,纯属赶个场子、完个任务。这样的花活越多,我们所指望的道德建构过程就越漫长。

  这世间的老太太,既有陈贤妹这样的本分善良之辈,亦有以德报怨、撒泼耍浑之辈。个体的道德行为,历来忌讳被标签化解读。而一个陈贤妹,纵使“最美”,亦解不了全社会的道德之渴。

  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深谙了这些逻辑,起码就能做好两件事:第一,善待凡人善举,该赞美时不要捧上天,该褒扬时也得讲尺度;第二,构建转型期的道德体系,唱歌或者表演都解决不了问题,法律的底线硬气一些,日常的信用刚性起来,浮云般的道德迷雾,才不至于成为人们心头之霾。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邮箱:jzrbsp@163.com。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