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透露,公安机关要将驾驶人严重交通违法、责任事故信息纳入个人不良征信记录。对各类失信行为驾驶人、交通安全相关企业及从业人员,实施信用分类管理,根据信用评定差异予以相应的激励、警示或惩戒。根据违法违规行为的性质和造成后果的恶劣程度,对交通安全相关企业及从业人员作出相应信用评价,实现由主要依靠处罚手段向运用信用约束方式转变。
【观点1+1】
@z531312762:社会征信系统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应该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把严重交通违法、责任事故纳入诚信系统,有助于驾驶员规范驾驶、文明驾驶、安全驾驶,对遏制交通违法行为、打造道路交通和谐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阿七若丹:在当今社会,诚信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名片,也是一个人最受欢迎的品质,所以,只要运作到位,这应该是一个有效的举措。
@风开季节:这个可以有!说真的,对于交通违法行为,如今的处罚力度实在不够,很多人根本就不在乎,倘若运用信用体系去约束驾驶人,或许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处罚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飞翔的砂漏:我看美剧时会注意到这样的细节:一条交通违章记录甚至会让执法部门对当事人的诚信产生怀疑,说明这样的举措在国外早就实行了,国内只是刚刚迈出了第一步。我相信,这样的信用披露做法能够使驾驶人对法律产生敬畏。
@薛瑞众2016:信用是人在社会生存、发展的名片,使其与是否遵守交通法规挂钩,必将能起到遏制交通违法行为效果。但即使是好办法,相关人员在执行中也不宜搞一刀切,要允许驾驶人的合理申诉。
@晓平王:虽然交通违规与个人信用挂钩是一种进步,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谁来监督?谁来认定?谁来上传信用信息?都需要有清晰的责任划分。
@三七锦:征信的小船能否载得动交通违法行为,还要看此举对违反交通法规的人会造成多大的不利影响,只有负面效应足够大,才能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益昌人:交通违规后果严重,我们必须出重拳进行治理,一方面需要依据法律法规进行惩处,扣分罚款;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征信约束力度,用信用评价进行警示和惩戒,让驾驶人时刻绷紧安全驾驶这根弦。
@平凡丑人:处罚手段和信用约束方式都是对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的制裁,其关键是怎么让违法者感到压力,体会到违法付出的惨痛代价,如果信用约束“不疼不痒”,恐怕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下期话题】
关注小区私设地锁困局
如今,国内城市小区私设地锁现象比较常见,不少居民饱受私设地锁占车位的困扰。“小区停车位本来就不够用,私设地锁降低了车位使用率。”甘肃省兰州市居民王先生说,“大部分车辆都是早出晚归,白天小区里不少停车位是闲置的,但是装上地锁以后,这些闲置的车位就停不了车。另外,有的地锁还堵了消防通道,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小小地锁难管的背后,既有车辆增多、车位紧张的原因,也有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服务不到位的原因。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