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媒体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报新媒体全方位报道辩论大赛
上周本报最受关注微新闻公布
“焦作女性”升至第十位
焦作地区政务微信排行榜
解决农民工欠薪 在拷问社会良知
关注小区私设地锁困局
落实扶贫政策不能“撒芝麻盐”
假慈悲
“美丽焦作随手拍”邀您记录精彩瞬间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11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决农民工欠薪 在拷问社会良知
□樊 曦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又近岁末年关,农民工工资问题再度牵动社会神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2部门近日下发通知,将从2016年11月15日至2017年春节前在全国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这体现了党和政府维护农民工权益、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顽疾的决心。

  欠薪何以难治,其中既有企业经营的原因,也有个别企业主昧着良心恶意欠薪的因素。一些建筑工程层层转包,形成了层层盘剥的“食物链”。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开发商和施工总包企业一旦恶意欠薪,处于“食物链”最底端的农民工往往受到最大的伤害。

  自2002年以来,我国就对欠薪行为发起整治行动。2011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被列入《刑法》。最近几年,每到岁末年关相关部门和地方都会组织执法检查;各部门也在逐步完善预防和处罚机制,欠薪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总体上仍屡禁不止,农民工讨薪的场景依旧年年上演。

  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虽离不开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法律法规的完善,但在完善制度设计、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在社会道德层面培育对农民工“感同身受”的良知,同样无法取代。

  要让全社会每一个人认识到,近3亿在城镇打拼的农民工,其中可能有我们的父母兄弟,或者是朋友同乡,他们辛苦一年,最大的期盼就是拿到辛苦钱回家。在他们背后,或许有正在等着学费上学的孩子,或许有急等着用钱的病人。扪心自问,他们的工钱能欠吗?!

  当前,我们正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农民工兄弟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也理所当然地应享受小康成果。工资动辄被拖欠不仅仅是他们自己面临的难题,也是小康路上全社会要共同面对的考题。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拷问的是社会的良知。每个人都应当以最大善意来对待农民工工资问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