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校外补习班把孩子逼哭的报道再次引发了舆论热议。这些用“互联网+”“用户导向”等时髦概念包装的补习班,教学模式却散发着“唯分数论”的陈腐气味,实质是把应试教育从校内搬到了校外。这些补习班把考试分数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并且通过频繁的考试不断强化分数在学生和家长心中的重要地位,形成“唯分数论”的氛围,把“成绩好才算好学生、奥数好才是真的好”树立成一个绝对标准。
对补习班的种种弊病家长们并非不知晓,为何仍“拉着孩子往火坑里跳”?根本原因在于其和优质教育资源紧密“挂钩”。尽管小升初已经取消考试,但进入初中后,孩子往往要面临分班考试。在国家三令五申之下,优质教学班的名称从“火箭班”“超长班”到“素质班”“兴趣班”不断降格,但标准从未降低。在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大致相同情况下,初中要通过分班考试“掐尖儿”,只能考那些超前、超难的内容,形形色色的补习班瞄准的就是这个市场。
补习班树立的“好学生”标准与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方向正好相反,一个在各类补习班疲于奔波的孩子怎么可能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如何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呢?要防止应试教育在补习班回潮,就必须让推行素质教育的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在初中阶段取缔分快慢班的做法,让同一所学校的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