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末,培训学校内上百人的教室座无虚席,学生揉着眼睛听课,时不时打个哈欠;教室外,家长在休息室内百无聊赖,靠看电视剧或打游戏打发时间。为了陪孩子,他们一等就是一整天。更夸张的是,很多家长甚至通宵排队报名,只为给孩子争取一个靠前的座位。而一些孩子在周末的时候,不仅要辗转好几个培训班,甚至奥数课要赶三个老师的场。有的每个月培训费用在4000元以上,可能是普通家庭一半的收入。
(据《现代金报》)
为了能够在培训班顺利报上名,家长不惜通宵排队,即便报名成功,还要为了抢到一个教室靠前的位置拼尽全力,有些时候甚至不得不“走后门”。为此,不止一个家长感叹:为了能够得到一个民营培训机构的名额,竟然还要“走后门”,这都是怎么了?但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是一边表达着感叹与不满,一边为了实现儿女的小升初“名校梦”而苦苦坚持。
孩子们牺牲掉了自己的周末时间,也意味着牺牲掉了童年时代应该享有的快乐时光;陪读的家长则牺牲掉了自己的双休日。我们完全可以说,一个小小的培训班,已经改变了无数个家庭正常的生活状态,或者说把一种不正常的生活状态变成了正常。看着只有十多岁的孩子赶场一样在各个培训班之间辗转,看着孩子的周末就这样被各种培训班填满,即便是围观者,也知道他们得有多么辛苦,他们的童年有多么枯燥无味。
可是,如果你把这些道理讲给他们听,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一定会频频点头,但是要想让他们走出培训班,退出培训市场,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在面对记者询问“累不累”的时候,已经麻木的孩子给出的答案是“不累”;在面对记者“有无必要”的提问时,家长给出的答案是“人家都在参加,自己不参加怎么行”。于是所有人都好像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怪圈而无法自拔,而在这个圈子里笑得最高兴的,恐怕莫过于赚得盆满钵盈的各种培训班了。
绝大多数孩子都是被家长要求上培训班的,目的是为了在小升初的时候考上所谓的“名校”,那么家长做出这种决定的动力又是什么?只能说是一种由各种因素携裹而成的“升学焦虑症”。正如一些家长所说,他们也知道孩子很累很苦,而且自己牺牲掉双休日的时间,也同样心有不甘,但是既然大家都这样,那么自己也只能这样,否则孩子可能考不上理想的名校,以后还可能埋怨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不舍得投入,没有尽力。
但是很显然,这都是家长的臆测。当然,现在的教育资源、生活条件都大大改善,让孩子根据个人的兴趣而参加一定的培训班,这无可厚非,然而急功近利地强迫孩子参加大量的培训班,这样的做法实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