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媒体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关注焦作暖新闻 弘扬社会正能量
网友对尾号限行政策表示理解
上周本报最受关注微新闻公布
焦作地区政务微信排行榜
讣 告
比“奇葩证明”更顽固的是“奇葩作风”
我市开启“限行时代”
培训市场火爆背后的“升学焦虑症”
讣 告
拍雪景 赢礼品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11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我市开启“限行时代”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根据《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清洁城市控制扬尘污染行动的紧急通知》要求,我市决定于11月21日0时至24日24时在主城区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这一消息一发布,很快刷爆了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大家在详细了解细节的同时,积极相互告知。市公安交警部门也迅速行动,在市区主要路口悬挂关于限行规定的宣传横幅,并通过报纸、电视、微信、微博、户外电子屏、网站等平台加强宣传。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不知潇湘在何处:机动车限行对改善大气污染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能缓解交通压力,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可谓一举多得,但不足的是,它只是一种短期的应急手段,难以形成持续的治污成效,所以应当建立防治大气污染的长效机制,各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从多方面落实治污工作,彻底防控大气污染。

  @爱夏媛的佳佳:要实行机动车限行,就得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如果市民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替代私家车的公共交通工具,机动车限行也就不再难接受了。从长远发展来看,让市民出行能依赖公共交通工具,才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

  @单建华江苏:机动车限行对污染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相关部门要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对于限行带来的影响,公共交通要做好跟进,比如加开公交车班次,让限行不能影响市民日常出行。

  @风景城赏风景:机动车限行作为一种强制措施,对改善当地空气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只是一种应急之策。大力倡导低碳出行,鼓励开展低碳活动,逐渐引导人们走上绿色环保生活的轨道,才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长久之计。

  @小帅哥Peterwang:虽然通过限行有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但毕竟是一种短期、被动的手段。放眼长远,相关部门要主动应对,出台更多切实可行的举措,真正为公众构筑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广大公众也应当从我做起,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益昌人:为了治理大气污染,缓解交通拥堵,实行机动车限行,这种做法已被很多城市采用。我市实行限行,提前通知,积极宣传,采取相应措施,把不利影响降到了最低,能够赢得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风开季节:推行机动车限行,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市民可以理解,但是,这只是治理污染的一个小措施,关键要对污染“大户”进行治理。

  【下期话题】

  “小马云”走红后

  因与马云“撞脸”,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石马镇严辉村9岁儿童范小勤在网络上迅速爆红。在“眼球经济”时代,这个不为人知的小山村迅速聚集了不少蹭热点的人。11月20日16时30分至18时30分,16个来访者聚集在范家,他们当中有商人、直播平台的主播和媒体人。两个小时里,各路人马在“小马云”家热闹地上演自导的大戏,这里俨然是个秀场。从上场到落幕,9岁儿童范小勤似乎只是一件最重要的“道具”。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水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