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明确提出“党内一律称同志”,而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也做了关于“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的阐述。11月18日,河南省新乡市政府发文:今后新乡市国家工作人员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相互不称官职,一律称“同志”。这也意味着,以后在新乡,“同志”这个称呼将代替以往的书记、市长、局长、处长、科长等职务。
(据《河南商报》)
相互不称官职,一律称“同志”。这样规定,绝不是可有可无,同志“回归”,也绝不只是称呼的“回归”,实质上是“清爽关系”的回归,更是“去官场化”和“去江湖化”的良药。别小看一声“同志”,所带来的是一系列的改变,特别是思想方面的变化、制度方面的变化和行动方面的变化,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
据报道,广东省纪委曾发出“关于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纪律”的通知,指出当前党政机关部分党员干部受官僚主义、宗派主义、江湖习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把同事、同志间的称呼庸俗化,有的称领导为“老板”“老大”,有的称下属为“哥们”“兄弟”等,破坏党内民主,损害公仆形象,与党的宗旨和人民政府的性质极不相称。其实,不只是广东有此现象,在其他地方也均有不同程度存在。
在“官本位”的语境中,对官员的称呼必须要和官职相对应,如果有人将职位称呼错了,等待他的必然是“穿小鞋”,后果很严重。而称呼同志的回归,则可以没有这方面的后顾之忧了,既有助于去掉官场中的江湖习气,又有助于去“官本位”,大家都是同志,都是平等的,只不过是工作性质的不同,没有高下之分。“感觉政治空气更清新了,工作来往中关系更纯粹了。”这是称呼同志所带来的可喜变化,谁又能不喜欢?
《礼记》说,“同窗为朋,同志为友”。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近代以来,同志都包含着诚信、团结、友爱、互助等道德规范和精神要素。同志式的共同感情,不仅体现在相互之间的认同与尊重上,更应体现在对人民群众的大爱之情上。
或许刚开始对于同志的称呼有点不适应,但时间长了就会习惯。更重要的是,在习惯于同志称呼的同时,其他方面也会发生变化。领导干部不仅要习惯于称呼同志,在内心深处也要习惯做普通的同志,不搞特权。
不称官职叫同志,值得点赞,并希望能够长期坚持下去,这有助于破除“官本位”,有助于让官场变得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