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与马云“撞脸”,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石马镇严辉村9岁儿童范小勤在网络上迅速爆红。在“眼球经济”时代,这个不为人知的小山村迅速聚集了不少蹭热点的人。11月20日16时30分至18时30分,16个来访者聚集在范家,他们当中有商人、直播平台的主播和媒体人。两个小时里,各路人马在“小马云”家热闹地上演自导的大戏,这里俨然是个秀场。从上场到落幕,9岁儿童范小勤似乎只是一件最重要的“道具”。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不知潇湘在何处:因为长相酷似马云,9岁的范小勤红了,一时间备受关注,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经不起过度的舆论和关注,尤其被当作娱乐大众的“木偶人”时,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很深的影响。所以,应当叫停这类商业炒作,还给孩子平静的生活。同时,希望能少一些作秀,多一些对孩子实质的帮助。
@北宁老头儿: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应该作为常态,如果只是简单的作为大众娱乐工具进行消费,无疑是对孩子利益构成侵害。相信如果我们能把其当成自家亲人,可能就不会跟风甚至起哄。所以,增强公民责任意识很重要,毕竟可能你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年幼孩子一生的幸福。
@平凡丑人:“小马云”走红只是一个偶然,与马云“撞脸”,是他的幸运,只是不要因此掺入太多的利益和铜臭因素。孩子还小,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勿因此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和学业,那将得不偿失。
@云盅慢步:当娱乐使得慈善获得更多关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去思考一下:当慈善被过度娱乐化,其本意是否被消解?这种过度娱乐化的倾向,无论是对事件的当事人还是整个公共领域,都无甚益处。
@楷模开幕:“小马云”走红,他的感受“仿佛做了个梦吧”!
@单建华江苏:“小马云”的迅速蹿红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小马云”不是马戏团的猴,更不是给人娱乐帮人赚钱的工具。我们关注“小马云”是为了让他能够更好更快乐地成长,而不是炒作让其成为“网络红人”。
@雄观漫道真如铁:每个人都有审美疲劳,特别是在现今信息高速发展的背景里,聚光灯之下的焦点,不可能一直聚焦于特定的人身上,某些人为跟上娱乐化潮流而以自我为中心,以高调公益的方式做慈善,倒是蹭了一把热点赚足了眼球,很可能明天,就被重重地摔在现实的低谷中,“犀利哥”就是前车之鉴。
@露丝独特:毋庸置疑,被泛娱乐化潮流包围之下的高调公益,昙花一现,并非幸事,在喧嚣之下,将稚嫩孩童卷入名利中心,当这场公益活动的热点余温不再,当范小勤的娱乐价值随着时间逐渐丧失,其今后的命运会如何?
@蒋珊如此多骄:一些人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炒作“小马云”,直播中范小勤茫然无措的样子令人担心,放过孩子吧!我们更应该关注“小马云”背后的现实:我们社会还有很多未脱贫人群,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等问题。
【下期话题】
怎么看这个“红包”
安徽靳先生4岁的儿子在南京儿童医院治疗。为表感谢,他硬塞给主治医生张志华5000元红包。张医生没有当面拒绝,之后将钱存到孩子的医院账户中,冲抵住院押金。张医生说,用这种方式退还,已是医生们的默契。治病救人,医者情怀。要不要送红包呢?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