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的橘农而言,除了丰收的喜悦,还有一个开心的消息:以后卖橘子更加方便了。因为北仑城管绘制了多幅“橘子地图”,橘农只要按照地图上的售卖点摆摊,就不用偷偷摸摸卖橘子了。对于游客和市民来说,拿着这些地图买橘子,也更容易找到摊位。
当大家为“橘子地图”点赞时,静下心来观察会发现,这幅地图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现实中,很多城市都有“美食地图”“公厕地图”,其中不少是“达人”做出来的。对比一下,这个“橘子地图”虽不算什么,但能引来橘农、市民、游客以及网民集体点赞,这件事很值得公众思考。
在过去的舆论场上,城管工作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近年来,人们对于城管的认识越来越趋于理性。这一方面说明理性战胜了情绪宣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管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城管自身努力的结果,他们在改进服务上作出了很多努力,在人性化执法上也进行了很多探索。
“橘子地图”的出现,就体现了城管在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上的努力。诚然,相对于“美食地图”“公厕地图”等,“橘子地图”算不了什么,但公众仍以最大的善意,肯定管理部门作出的点滴努力,并且期待这种肯定能够形成正向激励,产生“蝴蝶效应”,让更多管理部门推出更多便民举措。在这里,公众为“橘子地图”点赞,正是看到了城管的努力,认可这样的努力,希望这种努力能够开花结果,在更大范围得以复制和升级。
如果我们把城管看成服务提供商,可以发现,过去很多问题的发生,都表现为一种“供需脱节”——社会存在庞大的需求,而城管的服务往往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有必要看到,城市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固然不只是城管的责任,但在努力改进服务上,城管却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拓展。对于橘农来说,如果存在并且知晓一个可以卖橘子的地方,又何至于到处乱摆摊?有橘农说:“以前在马路上卖,城管都要来管的,现在专门设置了售卖点让我们卖橘子,真是方便了很多。”从中可以看到,庞大的销售需求与购买需求就在那里,堵很难堵得住,只有人性化的疏导,才能既维护城市秩序,又兼顾各方利益。
“橘子地图”式公共服务越多,城市就会变得越美好,公共服务上的任何一点努力,都会“增之一分则美”,都会得到公众的点赞和支持。事实上,远不只是城管部门,对于所有公共服务提供者来说,都不妨有一点“供需意识”,多一些调查研究,多一些问计于民,贴近民生,着眼于社会需求,在听民声、察民情、汲民智的基础上,推出更多“橘子地图”式服务。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