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先生4岁的儿子在安徽省南京市儿童医院治病,为表达感谢,他硬塞给主治医生张志华5000元钱。张医生没有当面拒绝,之后将钱存到孩子的医院账户中,冲抵了住院押金。张医生说,用这种方式退钱,已是医生们的默契。治病救人,医者情怀。病人家属要不要用送“红包”的方式对医生表达“谢意”呢?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风开季节:很多时候,病人家属送“红包”就是担心医生不全力而为。张医生收下“红包”,并巧妙退还,是一个缓解医患关系的好办法。
@不知潇湘在何处:患者家属之所以送“红包”,是因为对医生缺乏信任,而近年来紧张的医患关系,更加剧了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感,因此,很多患者家属送“红包”就是为了求个安心。该事件中的张医生巧妙化解了这种尴尬,用“明收暗退”的办法让患者家属安心,也使自己免受干扰,体现了医生的医德和智慧,此举不仅能改善医患关系,还能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云盅慢步:通常情况下,患者家属会在手术前给医生送“红包”,一是希望得到更好治疗,二是基于对医生的不信任,希望医生全力以赴。我认为,医生应以高超的医术赢得良好的口碑,用行动净化医疗环境。
@三七锦: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生充满感激之情可以理解,但没有必要送“红包”,毕竟,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职工作。送“红包”会使医患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如果广大医生都能像张医生那样坦然面对、从容处理类似问题,医患关系自然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益昌人:张医生暂时收下患者的“红包”,一是为了安抚患者的焦虑情绪;二是避免患者有更多想法和行动,然后再巧妙地退还“红包”,充分体现了张医生的智慧和胸怀。好医生永远值得人们敬佩。
@刚柔v:医患关系处于今天这种尴尬境地,原因有很多,医患之间相互不信任也属正常情况。张医生如此处理“红包”避免了医患之间的诸多尴尬,能够改善医患关系,使医德医风向好的方向发展。
@小汤圆的百变小屋:患者家属不应该将送“红包”当成感谢医生的主要表达形式,感谢医生还可以采取其他形式,比如手写感谢信就是不错的选择,这样显得更有诚意,不仅是对医生的尊重,更对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有积极作用。
@卯日星官957:医生面对患者家属的“红包”,可以采取“迂回战术”退还。因为当面拒绝患者家属,虽然能表明自己的态度,但多少会在患者家属的心理层面产生一些“副作用”。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广大医生都应该像张医生学习,以婉转的方式拒收“红包”。我认为,拒收“红包”的方法得当,医患关系会更和谐。
【下期话题】
超市的“有偿寄存”
近日,市民李女士到市太行路与普济路交叉口附近的某家超市购物,售货员向其推荐一种食用油,说此油当天搞活动,比较便宜。李女士心动了,决定买一件。但因一件食用油太重搬不动,李女士想等老公回来再买。售货员说,可以先存到超市服务台,回头方便时再来领取。将物品存放在超市服务台几天后,超市工作人员却告诉她得缴纳隔夜费,不缴费用东西不让取走。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