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传承苏家作龙凤灯寻路
创新引领解放区文化惠民新风尚
让绞胎瓷重放异彩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11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传承苏家作龙凤灯寻路
本报记者 王玮萱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多年来,苏家作龙凤灯成了群众春节文化活动的主角。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近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书君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苏家作乡苏家作村视察时,希望该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凤灯尽快被包装好,推出去,让这种民间艺术成为常青树。

  据了解,1826年,苏家作村民间艺人毋黑旦将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的龙灯与凤灯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表演形式龙凤灯,在商贸重镇——清化镇(现属博爱县清化镇街道)表演时一鸣惊人。

  时隔半个多世纪,在本村实力怀商的支持下,苏家作村的民间艺人们又将烟火表演运用到了龙凤灯中,使其在演出时更具观赏性。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龙凤灯再次登上我市各重大节日的舞台时,纸糊的龙凤身变成了布制的,这一小小的改变提升了龙凤灯表演时的安全系数,演员们在舞台上耍得更欢了。

  也许百年前从事龙凤灯表演的民间艺人们从未听说“创新”这个词语,可他们在不自觉中依靠创新推动龙凤灯走得更远,以至于我们今天还可以欣赏到其夺目的风姿。

  苏家作村原属博爱县管辖,其西北、正北、西南分别紧邻当时中原地区的商贸名镇、名村。同时,豫北地区最大的竹林栽培基地——许良镇,为苏家作村民间艺人们制作龙凤灯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

  今年73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凤灯代表性传承人毋启富向记者讲述,祖辈们告诉他,以前苏家作村街道众多,有前大街、西后街、南街、大河东、堂前街等10余条街道,受周边浓厚商业氛围的影响,每条街上大小作坊鳞次栉比,尤以制作灯具的作坊最盛。苏家作村民善于用竹子制作公鸡灯、篮子灯、西瓜灯、龙灯、凤灯、小鸟灯、老鳖灯、百合灯等,逢年过节,村民们都在比谁家灯做得漂亮。可这些灯具一般为小型灯具,样式随个人喜好而定,没有较大的演出价值。这时,以毋黑旦为代表的民间艺人开始对苏家作灯具进行创新,将龙灯、凤灯加大,并融入“百鸟朝凤”的表演形式中。龙凤灯的出现将苏家作村繁荣的制灯业推向了新的高度。

  有了大型的灯舞表演,一些商家、富户便会主动出资帮助苏家作村扩大龙凤灯表演的阵容,该村富商毋代晨便是其中一位。毋代晨人称“毋掌柜”,是做烟土生意的。毋代晨祖上曾资助过龙凤灯表演,到了他这一代,便想着将龙凤灯表演进行创新。在他的支持下,民间艺人们将木屑、火药、雄黄等物融合,制作了会喷火的龙凤灯,极受百姓喜爱。

  然而,与100多年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程度相比,当下苏家作龙凤灯的发展却处于瓶颈期。

  毋启富说:“龙凤灯表演,由于演出人员多、演出灯具制作烦琐,使得龙凤灯演出成本较高。现在,村里每年补助10万元,用于维持龙凤灯表演的日常运转。”

  目前,苏家作村龙凤灯表演队60%的人员可以固定下来,但多为50岁左右。由于缺少商业演出,作为主力军的青壮年演员长年在外打工谋生,只有在重大节日时才回来参加义务演出。

  如何突破瓶颈,让龙凤灯得以持续发展呢?苏家作村想了许多办法。

  毋启富说,3年前,村里派龙凤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去湖南长沙,考察那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情况,回来后深受启发。

  现在,苏家作村打算对龙凤灯进行再创新。在灯具构造上,他们将不可拆卸的大型龙凤灯具,变成可拆卸的龙凤灯具,从3节、6节、9节到12节,根据演出场地的大小、演出费用的多少,灵活选择龙凤灯具。在表演形式上,不断强化表演主题,并多做些辅助灯具融入表演中,增强龙凤灯表演的观赏性。在相关产品开发上,将集中研发一批小龙凤灯具和与之相关的玩具,形成龙凤灯具系列产品。

  “这只是我们的初步想法,希望能尽快实施,别等到耍不动了,才想起创新发展,那就晚了。”古稀之年的毋启富盼着在有生之年龙凤灯能越耍越欢。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