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科普焦作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发刊词
为建设“四个焦作”提供智力支撑
图片新闻
科学加油站:带孩子“玩”科学
“十面霾伏”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花样补贴”
大学生住桥洞无关“读书无用”
奖金激发孝心
聂树斌案追责,不要变成一笔糊涂账
讣 告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12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奖金激发孝心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为调动子女到护理院探望父母的积极性,江苏省苏州市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奖孝金”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超过30次,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超过20次,可获100元现金抵用券;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超过10次,可获50元现金抵用券。该护理院“奖孝金”制度一实施,即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制度实施前,137人每月看望父母两次,126人每月看望一次;制度实施后,129人两个月内看望父母超30次,38人超20次,60人超10次。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红掌拔春波:“奖孝金”制度确实能促进子女“常回家看看”,这是客观事实,不管从哪个角度讲,父母能够从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最重要。

  @董仕玲西科大:我认为,“奖孝金”激发不出孝心,因为孝心不可能用金钱买来。我认为,用金钱换美德本身就是一种耻辱,把金钱与孝心挂钩是个笑话。

  @杨静芝西南科技大学:老人需要子女的关心,那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奖孝金”制度是唤醒孩子内心亲情的“催化剂”,让他们在努力工作和孝敬父母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我们绝不能用“利益维持亲情”这样的言论去否定这个新事物。

  @活力的试试啊:“奖孝金”制度是一个新事物,我举双手赞成这样的做法。我认为,只要是对传递社会正能量有益的举措,就是很好的尝试!

  @1501贾鹏:“奖孝金”制度不仅是对人们关爱老人的善意提醒,更是孝心“流失”现象的侧面警示,“百善孝为先”在当今社会已被很多人遗忘,虽然奖金激发出的孝心并不单纯,但还是能起到明显的效果,让老人实实在在感受到孩子的孝心。

  @迪力夏提居来提:先不谈“奖孝金”制度是否合理,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这笔钱究竟该从哪里支出。

  @龙腾四海112:亲情是无价的,若子女是奔着奖金才去探望父母,势必会敷衍了事,走个过场!其实,孩子是否付出真心,父母绝对能感受到,我们何必用这种方式伤害老人呢?

  @西南科大赵梦玲:这种做法确实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孝心真能用金钱换来吗?当父母看到孩子得到“奖孝金”后,会开心还是会伤心呢?

  @是李雪薇呀:奖励机制能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子女到护理院看望父母应该出于本能,因为金钱利益而走过场,一定会伤了父母的心。

  【下期话题】

  义举与商机

  失踪儿童问题一直揪着人们的心,每一个失踪儿童的背后,都有一个陷入巨大悲痛的家庭。电影《亲爱的》在大银幕上呈现丢失儿童家庭的故事,在票房火爆的同时,也引起社会对失踪儿童问题的极大关注。近日,山东省青岛市不少市民发现,部分便利店出现了一款瓶体上印有失踪儿童头像和基本信息的矿泉水,厂家还承诺,对帮助孩子回家者重奖10万元。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企业的创新义举,也有人质疑企业是借机牟利。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