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落实党代会精神 给力第一方阵·旅游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实施“二次创业” 打造旅游强市 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域旅游引领“二次创业” 名城建设助推城市转型
打造中国超级旅游目的地——修武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12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域旅游引领“二次创业” 名城建设助推城市转型
市旅游局局长 赵卫星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实施“二次创业”、打造旅游强市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市旅游系统就要依托“太极圣地、山水焦作”两个品牌,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推动我市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一、全域旅游的奋斗目标

  到2017年,修武县、博爱县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18年,其他县(市)区基本达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焦作市创建成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市年接待海内外游客力争达到5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0亿元,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1.5%、13.5%,旅游业综合收入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6%以上,旅游就业人数达到55万人,旅游从业人员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达到20%以上,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业,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以上。

  二、全域旅游的空间布局

  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要构建“一心、四带、六节点、多园区、多特色”的空间布局。“一心”,即加快焦作市中心城区旅游业发展,推进中心城区休闲化、时尚化、国际化进程。“四带”,即打造四大旅游带,推进南太行生态旅游集聚带、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南水北调生态文化休闲带和大沙河湿地景观带建设。“六节点”,即建设六大旅游服务节点。以修武、武陟、温县、博爱、沁阳、孟州六县(市)城区为依托,提升旅游服务节点的集散和辐射功能。“多园区”,即推动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增强旅游核心吸引物的向心力和聚集力。“多特色”,即开发多个特色民俗旅游产品。以陈家沟村、青天河村等乡村旅游示范村为载体,围绕旅游精准扶贫战略,发展特色民俗乡村旅游产品。

  三、抓好全域旅游八项提升工程

  (一)实施旅游产品开发提升工程。突出“山水焦作”品牌,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核心,深度发掘南太行山水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开发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构建山水观光休闲度假国际旅游目的地。突出“太极圣地”品牌,以太极拳文化为引领,深度发掘名拳、名水、名寺、名人、名药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构建文化体验国际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老家莫沟”“韩庄驿站”等一批特色旅游乡村,叫响美丽乡村旅游品牌。加快农业科普、农事体验、田园观光项目建设,发展农业观光游。培育工业旅游产品,开发工业特色游。利用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科研成果,开发地质科普游。

  (二)实施旅游项目建设提升工程。近三年,要实施28个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总投资168亿元。着力推进云台冰菊基地、云武堂院落客栈、凤凰岭、青龙峡索道、云台好利来甜蜜小镇项目,靳家岭云顶栈道、月山寺禅修养生小镇项目,神农索道、“不老神农街”暨演艺秀项目,中国太极镇、太极文化生态园项目,嘉应大观园嘉应乐园、妙乐寺文化旅游小镇以及鑫居休闲农业观光园项目,韩愈公园、快活林文旅商业街、桑坡伊斯兰风情小镇项目,以及解放区沪华酒店、小脚丫森林游乐场项目,山阳区承享生态园项目等项目建设,着力培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体育健身等旅游新产品。

  (三)实施旅游要素完善提升工程。加快星级酒店、家庭宾馆、乡村民宿、农家乐的上档升级,积极引进国际著名品牌酒店,形成健全的旅游酒店接待体系。依托“四大怀药”原产地优势,积极开发怀药系列餐饮和药膳食品。利用太行山丰富的健康养生食材,发展太行养生餐。把云台山建成国际养生度假、生态体验、地质奇观特色旅游目的地,陈家沟建成国际太极拳特色旅游目的地,青天河、神农山、青龙峡、峰林峡建成国际山地特色旅游目的地。发展壮大旅游购物服务业,增加旅游收入。策划制作大型实景演出,引导发展城区晚间娱乐节目,打造多业态聚集的旅游休闲娱乐街区。规划建设旅游快速通道,高标准建设连接景区“绿道”,增强旅游通达性。

  (四)实施中心城区旅游发展提升工程。构建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景观生态、交通游线、创新营销、资源环保六大支撑体系,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区域旅游休闲集散中心、国家太极文化养生名城、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快推进南水北调生态文化休闲带、大沙河湿地景观带、新河滨水休闲景观带等旅游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国家矿山公园、古民居修复等旅游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城区核心文化旅游产品,不断推动城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完善城区旅游产品体系,培育精品旅游线路,提升城区旅游消费水平。

  (五)实施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工程。推进旅游农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旅游工业融合发展,利用焦作现代工业文明发展成果,开发新的工业旅游产品。推进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动漫、信息服务等关联产业,构建内容丰富的城市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推进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构建太极拳修学游、体验游、养生游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旅游赛事活动。推进旅游养生融合发展,创建一批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示范基地。推进旅游城建融合发展,用旅游理念规划城市建设,实现城景交融、景城合一。

  (六)实施旅游宣传营销提升工程。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新网络、新技术、新手段,推动旅游营销全域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媒体联姻、信息联网,打造特色鲜明的全域旅游目的地整体品牌形象。积极利用大媒体,举办大活动,开拓大市场,强化大开放。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对外交流合作,开展国际化营销,扩大焦作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加快发展入境旅游。

  (七)实施旅游行业监管提升工程。推进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导向系统建设,规划建设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自驾车营地,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加快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实现智慧化管理、营销和服务。完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创建一批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叫响“焦作服务”品牌。完善旅游安全责任体系,打造平安旅游。积极推进“1+3”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旅游案件联合查办、旅游投诉统一受理的旅游综合监管机制,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八)实施文明素质教育培养提升工程。推进全域旅游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努力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加强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大力开展旅游志愿服务,提升市民全域旅游服务者、参与者和受益者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打造全民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汇聚发展合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