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是充满生机活力、最具带动功能的“朝阳产业”。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目标,是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助力现代服务业强省的焦作实践,是立足焦作实际、站位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我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激励。我们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开展“近学许昌、远学扬州”活动,加压驱动,负重奋进,依托“四大优势”,打造“四张品牌”,为建设“四个焦作”和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发挥历史资源优势,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中站历史悠久,代表着焦作的建城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代军事重镇府城遗址,把焦作的建城历史推溯到3400年前。中站文物众多,有早商、元代、明清时期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5处,元代许衡墓和靳煌墓、明清张昺墓祠、北朱村明清古民居、李封天目瓷遗址等文化遗迹遍布中站。中站名人辈出,是元代第一通儒许衡和现代著名油画家靳尚谊故里。发挥好这些历史文化优势,是我们传承历史文脉、涵养人文精神、培育文化品牌的重中之重。一是坚持规划引领。邀请上海专业设计院等高水平院所和专家,对全区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制订专项建设规划,确保北朱村古民居、张昺墓祠等历史文化资源有序开发和建设。二是坚持保护优先。摸清文物资源,筛选一批底蕴足、环境好、保护价值大的历史文物,有侧重、有计划地实施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深挖历史内涵,修缮历史建筑,恢复历史遗迹,展示历史风貌,延续历史文物的生命力。三是坚持整体打造。结合商业、文化、旅游等元素,根据各历史文化资源的不同特色,深入挖掘文化新内涵、创新商业新业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造北朱村民俗文化景点、宋元文化景点、府城遗址文化景点等,使历史传承和时代发展相衔接。
二、发挥百年工业优势,打造工业特色旅游品牌。中站区因煤而兴,代表着焦作的工业史。1916年,英国福公司在中站建设了焦作最早的两个煤矿,奠定了焦作现代工业的基础。这里是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源地,涌现出了刘九学、丁百元、谢延信等一批煤矿工人的典型代表。虽然中站区的煤矿资源已经枯竭,但是百年矿区、百年工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要努力挖掘工业文化的内涵,做好工业文化的开发。一是发展工业历史游。开发和利用李封矿福公司原址、原道清铁路沿线历史遗迹,着力发展以煤文化为中心的参观考察游,恢复历史原貌,还原历史场景,打造矿业发展旅游专线。二是发展工业创意游。发挥王封矿、李封矿、朱村矿废旧矿井作用,完善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工业体验产业,着力打造包含实景演艺、VR体验、时空画廊、井下探秘等模式为一体的休闲旅游组团。三是发展工业展览游。规划建设煤文化展览馆、体验馆,吸引多氟多、佰利联等全市工业企业入驻设立展厅,让游客感受焦作工业发展史,打造焦作城市新名片。
三、发挥革命传统优势,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中站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代表着焦作的革命史。这里曾经涌现出“太行八英”、王启心、王忠殿等一批战斗英雄,“许河事件”“麻掌惨案”等历史事件在此发生,焦作市最早的市委机关在此组建,被誉为解放战争时期焦作的“西柏坡”。近年来,中站区红色革命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北业、十二会等地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我们将按照“市场化运作、项目化管理、品牌化推进”的思路,以红色文化、军事旅游、爱国教育、警示教育为重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红色文化旅游专线,谋划运作一批红色文化龙头项目,打造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把革命精神发扬光大,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四、发挥山区生态优势,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品牌。中站生态优美,拥有省级森林公园、万亩生态植物园、许衡文化公园、龙翔矿山主题公园,南水北调生态走廊穿城而过,特别是北部龙翔山区面积78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万亩油松林和繁茂的鹅耳枥林带形成了长达数公里的“绿色隧道”。全市北山治理攻坚战以后,我区北部山区私挖乱采、非法加工现象得到全面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巩固北山治理成果,持续放大“森林氧吧”效应,以建设促生态,以生态兴产业,走绿色发展、长治久安之路。一是调整山区植被结构。按照规模化、景观化、经济化要求,打造万亩杂果基地和万亩连翘基地,重点恢复沿山区域森林植被。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开通赵庄—北业、中冰线等山区道路,并全部架设太阳能路灯。三是抓好恢复治理建设。把武钢废弃黏土矿建成群众休闲、健身、娱乐的龙翔矿山主题公园,并规划建设电影主题公园。四是加快建设旅游廊道。完善基础设施,加强设施配套,打造桑园—葫芦寺—天仙掌、红砂岭—窄门—北业等旅游廊道。五是推进生态休闲产业区建设。加快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55平方公里的龙翔山国际山水养生旅游度假区建设,谋划建设北业生态特色小镇,努力打造一批AAAAA级、AAA级景区,争取2020年全区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1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