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习武是他的人生之梦,也是他的人生之路。他6岁学拳,上本科、研究生时均以武术为专业。从忽雷太极拳,到陈式、杨式、孙式太极拳,再到少林拳、南拳、棍术、春秋大刀,他集多种拳法与器械功夫于一身。
他把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传统健身功法与现代运动医学知识相结合,创编出笑太极和八式太极养生功,被深圳市宝安区列为“文化春雨”活动重点项目,由此受益者已达万人。
他就是从我市走出的太极拳传人、深圳市宝安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秘书长杨新生。近日,本报记者走近这位爱武、习武、传武、研武的怀川游子,探寻他倾力以太极拳造福世人的传拳足迹。
天生爱武的“孩子王”
“凤鸟还巢肩肘耸,鲲鹏展翅胯弓平,牵牛拽马当头炮,提踵归元百毒清……”
这不是什么诗歌,亦不是神秘的武功秘诀,而是一种简单易学的八式太极养生功口诀。如今,这种养生功在深圳很流行,晨曦中、月光下,都能见到人们习练这种养生功。
这种八式太极养生功,便是从我市走出的太极拳传人杨新生创编的。
杨新生今年47岁,籍贯博爱县,现任深圳清华实验学校体育中心主任、深圳市宝安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秘书长。
乐观、爽朗、健谈,记者面前的杨新生不用提问便主动说起自己的人生经历来。
“我天性爱动,小时候是个‘孩子王’,看了电影《上甘岭》后,就整天带着一群孩子重演电影里的战斗情节。”杨新生说。
“‘孩子王’不会武功咋能让人信服?当时,我家隔壁就住着村里很有名气的忽雷太极拳传人杨北平,6岁时我便跟他学拳;11岁时又跟村里一个退伍军人学习擒敌拳。电影《少林寺》热播后,我又萌生了去少林寺拜师学拳的想法。父亲不同意,我曾以绝食抗争。”杨新生说。
少林寺没能去成,但杨新生学武之心并没有改变。1984年,有人把拳法送到正读高中的杨新生面前。
“当时,中国十大武术名师之一的门惠丰教授到博爱县发掘八极拳,随同而来的还有十几位全国武术冠军。他们正好住在我们高中对面的县体校。我每天都能看到他们练功的场面,九节鞭、双刀、绳镖等在他们手里舞得让人眼花缭乱,从那时起,我萌生了要成为武林高手的梦想。”杨新生说。
那段时间,杨新生经常逃课偷学功夫。体校大门进不去,他就透过门缝或爬到墙头看,由于过分投入,一次不小心还从墙头摔了下来。高中阶段,不管是县里举办武术比赛,还是影院里上演武侠影片,杨新生是逢“武”必看。
“习武才是我本行”
填报高考志愿,武术专业是杨新生的不二选择,他于1988年如愿跨进河南大学体育系武术专业的门槛。
大学四年,杨新生如饥似渴地学习古今中外各种武术,并代表学校多次参加省内外武术比赛。1990年,他在河南省大学生武术比赛中荣获集体少林拳第一名、春秋大刀第二名、南拳第三名。同年,他代表河南大学参加省传统武术比赛,荣获散打比赛70公斤级第二名。大学期间,他还凭借武术功夫走上银屏,在电视剧《女侠林英》中扮演地主家的护院教头。
1992年,杨新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焦作师专,任体育系武术老师,教授太极拳、初级长拳等武术。“身为焦作人,不能不精通陈式太极拳。”杨新生说,他从1993年拜陈式太极拳名师张喜堂为师,开始了又一轮学习。
“那时,每天晚上在师傅家里学拳,第二天早上到公园跟师傅练拳。如此8年,即使逢年过节也未中断。老架、新架、器械、推手,我学了个遍。”杨新生说,在学拳的同时,他还每天自学5个小时的英语,因为他想出国。
曾经,杨新生学拳的思想有些动摇,并尝试经商。1997年,他投资十多万元,与人合伙搞起了饲养业。几年下来,猪、鸡、奶牛他都养过,但没有一样成功,投入的钱全赔光了,还欠银行贷款几万元。“我不是做生意的料儿,武术才是我的本行。”杨新生说。
2001年,杨新生决定再度深造。他考入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民族传统运动专业。课余时间,他在校园习练陈式太极拳,吸引了不少老师和同学跟着练。“没想到陈式太极拳在这里如此受欢迎,我由衷为家乡感到自豪!”杨新生说,由此,他也成了校园里一个小有名气的人。
研究生毕业后,他应聘到深圳市清华实验学校任体育课教师。这是一所有海外留学生的全日制贵族学校,杨新生凭借之前打下的英语功底,可以用双语教学,很快就升任为该校体育中心主任。
创新太极惠世人
在深圳,杨新生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教社区居民习练太极拳。很快,跟他学拳的人越来越多,从小孩到老人,从工薪族到企业家,杨新生在深圳宝安区逐渐有了名气。2007年,杨新生正式收徒,但依然坚持义务教拳。
几年里,杨新生入门弟子已达70多人,且大多是企业老板。杨新生发现,深圳很多企业家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许多人患有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失眠、焦虑、抑郁等疾病。“弟子跟自己学拳自然能增强体质,可其他人怎么办?”杨新生试图创编一套简单易学、健身效果好并可以在工间、课间习练的全新养生拳。
自2014年春节起,每天天不亮,杨新生就独自到深圳市平峦山上,凝神思考创编新拳。根据教拳中他看到的常见病,他结合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传统拳法和健身气功,综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一招一式地开始创拳。
半年时间过去了,杨新生终于创编出一套八式太极养生功。“这种功法加入了头颅低于心脏的动作,以利于心脏向大脑供血,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杨新生说,“这种养生功易学易练,健身效果明显,整套功法习练下来快则3分钟,慢则5分钟,即使是忙碌的上班族也能在办公室习练。为便于人们习练,我把每一式动作总结成一句话,比如前四式是:两度回眸
望故城,前躬后仰意空明,单球附掌随腰转,双橹摇舟顺水行……”
因为八式太极养生功适合公务员、教师、中老年人、流水线工人等人群,且简单易学、功效明显,很快受到人们青睐,并引起深圳市宝安区文体部门的重视,被列为该区2015年“文化春雨”活动重要内容,开始在社区、企业、学校推广,学练者已达万人。
在日常教拳中,杨新生发现一个问题:习练太极拳本应该身心放松、心情愉悦,可有些人依旧心情焦虑、面带愁容。杨新生又动起脑子来:笑可以让人产生“快乐荷尔蒙”,有必要把笑与太极拳相融合,以此起到愉悦心情、强身健体的双重目的。于是,一个笑太极的概念产生了。
杨新生结合中国功夫的丹田导引吐纳和印度瑜伽笑功,尝试把笑元素加入到太极拳中。为调动脸部三块笑肌,他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大笑一个多小时。“起兮,吸气;落兮,呼气。呼气时气流冲击声带发出笑声,哈哈哈……陈小旺大师创编的九太极,我打一遍可以笑22次。”杨新生一边演示一边解释,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完全不像一个年近50岁的人。
渐渐地,杨新生的笑太极感染了很多人。深圳市一个中年女白领,患有严重抑郁症,整天绷着脸,经常和老公吵架。习练笑太极之后,心情逐渐改善。她老公发现妻子回家后有了笑脸,高兴地不得了,便和妻子一起练习笑太极。还有一位30多岁的注册会计师,因为工作压力大,焦虑、失眠,满脸都是痘痘。习练笑太极一个月后,他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脸上的痘痘也不见了。
“能用太极拳造福世人,是我最大的快乐。”杨新生说。
欢迎提供采访线索
《怀川人物》栏目记者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0391)8797351
手机:13938163209
扫描二维码
新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