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太极拳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发展太极拳专业 传承太极拳文化
练太极拳要站好桩
2016年河南省全国武术之乡工作会议在陈家沟召开
辛强:痴心太极 广惠世人
首届中国陈家沟“天才杯”太极拳交流大会举行
每周一式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1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作大学
发展太极拳专业 传承太极拳文化
本报记者 宁江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焦作是太极拳的发源地,这里诞生的陈式太极拳是各式太极拳的母拳,衍变出了杨、武、吴、孙、和等诸多太极拳流派。太极拳过去多以民间自发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而焦作大学作为我市地方院校,除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外,还承载着研究、传承和弘扬焦作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于是,焦作大学主动承担起弘扬太极拳文化的责任,于2006年创立了全国第一个高校所属的太极武术学院,2007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太极拳专业,这是被列入全国普通高考招生专业目录的第一个武术拳种,实现了太极拳由一般的拳艺传授到完整的高等学历教育的历史性突破。近几年,焦作大学培养的太极拳专业学生就业形势良好,进入社会后,他们为传承太极拳文化作出着自己的贡献。

  近日,记者来到焦作大学太极武术学院,就太极拳文化研究与传播对院长邢树强进行了采访。“焦作大学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挖掘好、开发好、弘扬好太极文化’要求,结合《焦作市太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利用焦作地区地域优势及学院办学特色,使焦作大学太极武术学院成为以太极拳为核心的太极文化及其衍生产品研发基地,太极文化体验、学习基地以及国际化的太极养生保健基地。”邢树强说。

  据了解,焦作大学太极武术学院目前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学团队,有专兼职教师4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0余名,现有学生100余名。近年来,太极武术学院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国际太极拳比赛、焦作市太极拳比赛等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赏。2007年,太极武术学院学生在第四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中共获金牌10枚、银牌5枚、铜牌7枚;2011年,太极武术学院学生参加了第六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获得金牌19枚、银牌18枚、铜牌23枚;2014年,焦作大学太极拳队在全国武术太极拳比赛中又获得5枚金牌、9枚银牌、19枚铜牌。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副主任邵世伟曾给予高度评价:作为太极之乡,这里的人太极拳打得真好。比如,焦作大学的学生就打得非常棒!希望太极拳能够成为更多人的健身方式。

  焦作大学太极武术学院在太极拳专业建设与创新上作出了很多努力。该学院将中医的基础理论和针灸按摩纳入了太极拳专业的教学体系,并根据国外市场的需求,自编了太极拳专业英语口语训练教材,这两项在国内体育教育中都是首创;开发了太极养生课程,编写了一套集多家所长的太极养生套路;开发出一套太极邮册、4个国家竞赛套路,已制作成光盘,目前正在积极运作开展太极培训;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推动太极拳产业发展。

  据邢树强介绍,在太极拳人才培养方面,焦作大学太极武术学院建立起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围绕太极武术学院自行开发的四个太极拳套路以及太极拳英语教学,依托焦作太极拳发源地的优势,打造焦作太极拳人才培养一条龙模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赛,锻炼和检阅教学水平,培养出既具有较强的太极拳专业技术和理论,又具有一定外语教学能力的新一代太极拳名师。目前,太极拳专业学生就业面广,涉及体育、教育、卫生、养生康复保健等多个领域,为太极拳和太极拳文化的传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如今,焦作大学太极武术学院已成为国家武术段位制二级考评机构,2009年该院被河南省体育局评为河南省全民健身先进单位,2010年焦作大学被评为高职高专类高校一类学校。

  邢树强希望社会各界对太极拳文化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努力把焦作建设成世界太极城,共同为建设“四个焦作”作出贡献。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